[发明专利]一株敲除胞外核酸酶ExeR的谷氨酸棒杆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77403.2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78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应汉杰;任培芳;陈勇;刘娜;奚迅;孙文俊;陈天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77;C12P13/24;C12R1/15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胡建华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敲 核酸酶 exer 谷氨酸 杆菌 及其 构建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敲除胞外核酸酶ExeR的谷氨酸棒杆菌,该菌株中胞外核酸酶ExeR基因失活,本发明中还公开了上述敲除胞外核酸酶ExeR的谷氨酸棒杆菌的构建方法。本发明研究了敲除谷氨酸棒状杆菌中胞外核酸酶对生物膜的作用,进一步验证eDNA作为细菌生物膜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并成功使谷氨酸棒状杆菌成膜能力加强,为后面应用连续化发酵提供实验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敲除胞外核酸酶ExeR的谷氨酸棒杆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被膜又被称为生物膜,是细菌为在环境中更好生长和繁殖的生存形式。生物膜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吸附,增值,成熟和分散,分散出来的细胞再次进入第一个阶段如此以往的循环,其中吸附时期分为可逆与不可逆阶段。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细胞分泌出胞外物质,其中主要成分为蛋白、多聚糖、eDNA,这些化学成分聚合为致密的包涵体,从而促使了生物膜的形成。以往的研究表明蛋白作为支柱支撑着生物膜空间结构,多糖作为粘合剂充实整个空间,但最新研究表明eDNA是生物膜的灵魂主宰,并且从生物膜初始阶段就参与整个形成过程,无论是从时空上还是空间上,eDNA都无处不在。
已经有研究表明eDNA可以增加菌体初始对载体以及菌体自身之间的粘附,从而促使生物膜的后期形成,并且可以稳固生物膜的结构。生物膜的形成从第一批细胞到载体上就已经开始了,细胞开始分泌出DNA,DNA作为一种载体与细胞之间的粘合剂使得细胞与载体之间无法分开,接着以相同的方法拉近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距离。随后细胞便会分泌出多糖和蛋白用来巩固DNA形成的网状结构,使生物膜不易被破坏。这三样胞外分泌物质是生物膜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株敲除胞外核酸酶ExeR的谷氨酸棒杆菌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谷氨酸棒杆菌成膜能力弱,不能用于连续化发酵的问题。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敲除胞外核酸酶ExeR的谷氨酸棒杆菌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最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敲除胞外核酸酶ExeR的谷氨酸棒杆菌在发酵制备脯氨酸中的应用。
一株敲除胞外核酸酶ExeR的谷氨酸棒杆菌,该菌株中胞外核酸酶ExeR基因失活,所述胞外核酸酶ExeR基因失活是指该菌株中胞外核酸酶ExeR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得到具有功能的胞外核酸酶ExeR。本发明中是通过缺失胞外核酸酶ExeR基因中的部分基因来使其失活,若是通过其他基因缺失或基因替换来使胞外核酸酶ExeR基因失活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其中,所述谷氨酸棒杆菌为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13032。
其中,所述胞外核酸酶ExeR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其中,胞外核酸酶ExeR失活后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上述敲除胞外核酸酶ExeR的谷氨酸棒杆菌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构建ExeR基因打靶片段,所述打靶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将步骤(1)得到的ExeR基因打靶片段构建到质粒上,得到重组质粒;
(3)将重组质粒转化谷氨酸棒状杆菌,通过基因重组得到敲除胞外核酸酶ExeR的谷氨酸棒杆菌。
步骤(2)中,所述质粒为pk18mobsacB。
步骤(3)中,所述谷氨酸棒状杆菌为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13032。
上述敲除胞外核酸酶ExeR的谷氨酸棒杆菌在微生物发酵中的应用。
上述敲除胞外核酸酶ExeR的谷氨酸棒杆菌在发酵制备脯氨酸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74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