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下穿隧道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77724.2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8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田宝华;王义春;刘延龙;黄静;谭斌;奚成;张长春;胡志勇;林晓波;刘雪松;王智;周全文;李鹏;徐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刘童笛 |
地址: | 610072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穿 节段 拼装 底板 隧道 装配式 成环 吊运 钢轨 施工 混凝土基础 施工混凝土 基坑 工程成本 节段底板 节段端面 节段拼装 施工效率 隧道节段 沉降缝 相邻孔 灌浆 就位 顶推 对正 落下 贴合 压紧 进度 节约 重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下穿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基坑底部施工混凝土基础,并在其上设置钢轨;b、将底板吊运至钢轨上就位后,吊运顶板至底板上方对正落下,将底板和顶板进行连接拼装成环后形成单个隧道节段;c、将后续节段拼装成环后顶推至与前一节段端面贴合,并将多个节段进行纵向永久预应力压紧后形成孔节段;d、重复步骤b和c形成多个孔节段,在相邻孔节段间设置沉降缝;e、拼装完成后对节段底板和混凝土基础之间的间隙进行灌浆。本发明施工方法能够确保下穿隧道拼装有序进行,并确保整个下穿隧道的工程质量,同时加快了下穿隧道拼装进度,提高施工效率,大大节约工程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穿隧道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下穿隧道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城市路网的成熟,对于城市的老旧道路的快速化改造变得日趋重要。在道路快速化改造中,设置下穿隧道是较为科学的道路结构之一,它具有节约地面空间、整体效果简洁美观的优点,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对现有道路进行下穿隧道改造是在既有城市路网中进行的,所以施工的工期要求很严格,以减少对城市生活的干扰。
为解决下穿隧道施工工期较长的问题,现提出了装配式下穿隧道的设计,隧道主体主要为单层框架式现浇结构,另包括一定长度的建筑工业化装配式拼装段。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运输和拼装,将单个隧道节段分为了两个分块,分别为W型的底板1和M型的顶板2,在底板和顶板上均对应设有三道竖墙,两个分块组合即可形成单个隧道节段的结构,再将多个隧道节段组合即可形成下穿隧道拼装段,具有结构简单、施工快捷的优点。
但在进行整个下穿隧道的施工时,保证拼装质量关系将到隧道工程质量的高低,而保证施工效率对其是否能适应于城市路网的快速化改造需求,因此,针对装配式下穿隧道的结构,如何更好地将预制分块在施工现场拼装成整个隧道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装配式下穿隧道的结构,如何将预制分块在施工现场拼装成整个隧道的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下穿隧道的施工方法,通过采用该施工方法能够确保整个下穿隧道的工程质量,同时加快了下穿隧道拼装进度,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工程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装配式下穿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基坑底部施工混凝土基础,并在与隧道竖墙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沿隧道纵向延伸的钢轨;
b、将底板吊运至钢轨上就位后,吊运顶板至底板上方对正落下就位后,将底板和顶板进行连接拼装成环后形成单个隧道节段;
c、将后续节段拼装成环后顶推至与前一节段端面贴合,并将多个节段进行纵向永久预应力压紧后形成孔节段;
d、重复步骤b和c形成多个孔节段,在相邻孔节段间设置沉降缝;
e、在隧道拼装完成后,对节段底板和混凝土基础之间的间隙进行灌浆。
本发明施工方法通过在基坑底部施工混凝土基础并设置钢轨,既对隧道节段提供支撑,又便于拼装中隧道节段沿钢轨移动;吊运底板和顶板进行合拢后,并将底板和顶板进行连接拼装成环形成单个隧道节段;通过将后续节段拼装成环后顶推至与前一节段端面贴合,当节段达一定数量后,将多个节段进行纵向永久预应力张拉后形成孔节段,并在相邻孔节段间设置沉降缝,从而将隧道拼装段分为若干个刚性的孔节段,能够更好地适应地基沉降;在隧道拼装完成后,对节段底板和混凝土基础间进行灌浆,增大了节段底板与混凝土基础间的接触面积,使得隧道节段支撑更加稳固;该施工方法能够确保下穿隧道拼装有序进行,并确保整个下穿隧道的工程质量,同时加快了下穿隧道拼装进度,提高施工效率,大大节约工程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77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