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炭屑自动识别统计分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78493.7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3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肖霞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炭屑 自动识别 分级 图像软件 自动分级 测量 显微成像系统 沉积物样品 石松 视域 标准分级 成像系统 多项参数 分级标准 鉴定过程 提取物 载玻片 计算机 显微镜 孢子 统计 保存 制作 重复 | ||
1.一种炭屑自动识别统计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1:得到一沉积样品;
S02:从样品中提取炭屑,并对炭屑进行载玻片制作;
S03:通过成像系统(CCD)对炭屑载玻片进行成像,并将成像同步到计算机;
S04:计算机建立炭屑和石松孢子的形态、结构图像模型;
S05:选定炭屑载玻片识别和分级区域,将识别区域内的图像与炭屑和石松孢子的图像模型进行比对,自动识别并进行计数,统计出该识别区域中的炭屑和石松孢子的数量;
S06:测量识别区域中每一炭屑颗粒的长度、宽度等数据,并计算炭屑颗粒的面积;
S07:设定炭屑分级标准;
S08:判断每一炭屑颗粒的长轴、短轴、面积浓度的分级区间;
S09:得到分级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炭屑自动识别统计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样品中提取炭屑,并对炭屑进行载玻片制作的操作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步骤一:根据沉积物岩性用量筒量取样品2-10ml,把样品倒入100ml离心管中,加1-2粒石松孢子药片,加入过量10%的HCl用于除去CaC03,反应完全后加蒸馏水多次离心至中性;
步骤二:加入样品体积2-3倍的10%KOH,水浴加热20min,去有机质,加蒸馏水离心至中性;
步骤三:向样品中加入40%的浓氢氟酸,以除去样品中的硅酸盐,待其反应彻底后,加水并洗酸至中性;
步骤四:在样品中再加入10%的盐酸,在60℃水浴锅中煮酸,让样品溶液达到清澈即可,静置一夜后抽去上层液体,留1cm左右高度的底液,把底液转入10ml离心管中,离心5-8min,然后用蒸馏水清洗,得到炭屑提取物,并将所述炭屑提取物进行载玻片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炭屑自动识别统计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7中设定炭屑分级标准(炭屑分级标准可以进行自行更改),优选为:
A级:长轴在5~50μm之间;
B级:长轴在50~100μm之间;
C级:长轴>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炭屑自动识别统计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5中计算机对炭屑进行自动识别,包括以下分步骤:
S051:选定一炭屑载玻片;
S052:在载玻片上建立一炭屑颗粒的分级标准区域、并成像;
S053:计算机对该成像区域进行扫描、并识别;
S054:将识别区域内的图像与炭屑和石松孢子的图像模型进行比对:
S055:判断炭屑颗粒的长轴与短轴是否完全呈现在设定的分级标准区域中;
若是,则执行下一步骤;
若否,则返回至步骤S052,重新分配分级标准区域;
S056:统计出该识别区域中的炭屑和石松孢子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炭屑自动识别统计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8中计算机对炭屑进行自动识别,包括以下分步骤:
S081:计算机将炭屑的参数、面积与设定的炭屑分级标准进行对比;
S082:计算机判断炭屑长轴是否满足A级分级标准;
若是,则输出结果A级;
若否,则执行下一步骤;
S083:计算机判断炭屑长轴是否满足B级分级标准;
若是,则输出结果B级;
若否,则执行下一步骤;
S084:计算机判断炭屑长轴是否满足C级分级标准;
若是,则输出结果C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849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