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射频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81420.3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9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周世杨;刘子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48 | 分类号: | H01R4/48;H01R12/52;H01R12/71;H01Q1/12;H01Q1/42;H01Q1/50;H05K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禹小明 |
地址: | 516255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频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射频连接结构,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解决了减小板对板连接的体积和易于安装的技术问题。技术要点为:包括第一电路板(1)、第二电路板(2)和连接电路板(3),所述连接电路板(3)电性连接在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之间,所述连接电路板(3)一端与第一电路板(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电路板(3)另一端与第二电路板(2)通过弹性连接件(4)活动连接。本发明用于板对板的射频信号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射频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需要越来越多的天线来接收不同频段和不同制式的射频信号。因此集成了天线、射频模块、系统芯片等的智能天线系统成为当今移动终端设备的主流方式,高度集成化的智能天线系统中往往需要电路板与电路板之间的射频信号传输。
现有技术方案中多采用同轴结构的“板对板”形式的连接器或是焊接同轴线的方式在两块电路板间传输射频信号。这两种方式在制造成本、生产成本、组装难度、占用空间上都存在着较大劣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生产制造,并可以减小尺寸的射频连接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射频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连接电路板,所述连接电路板电性连接在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所述连接电路板一端与第一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电路板另一端与第二电路板通过弹性连接件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弹片和/或柔性导电件。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弹片和柔性导电件,所述弹片固定设置在连接电路板的电路上,并且弹性接触连接在第二电路板的电路上;所述柔性导电件固定连接在第二电路板的电路上,并且弹性接触连接在连接电路板的电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片包括固定端和弹性连接端;所述固定端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部,所述连接电路板夹设在两个所述夹持部之间;所述弹性连接端弹性接触连接在第二电路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片还包括插片,所述插片设置在弹性连接端的前端,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插片对应的插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电路板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柔性导电件弹性接触连接在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导电件为导电泡棉。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电路板设置有卡台,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与卡台匹配的卡口,所述卡台卡入卡口内,并且通过焊接实现第一电路板与连接电路板上电路的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均固定在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与固定板之间卡接和/或螺接。
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采用弹性连接件,连接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连接时允许有较大的误差,不会影响连接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信号传输,并且连接可靠,因而组装更容易、性能更稳定。而且连接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的固定、整个结构的组装容易生产制作,弹性连接件容易获取。另外,采用连接电路板进行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的射频信号传输,板材与板材之间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沿着板材接触线处形成更多的连接点,可以在小的空间内实现多个信号传输,相对同轴结构或同轴线连接可以减小整体结构的尺寸,有利于整个结构的小型化,也更容易实现板对板之间的多个信号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射频连接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射频连接结构的弹性连接件与连接电路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射频连接结构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14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