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网络质量自动感知提高网络漏洞检测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81709.5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3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刘磊;权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远江盛邦(北京)网络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企鸿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7 | 代理人: | 李文丽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网络 质量 自动 感知 提高 漏洞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质量自动感知提高网络漏洞检测率的方法,包括:检测端以发包速率Vt向目的端发送数据包,并实时检测目的端的回包响应时间,绘制数据包的响应时间曲线;检测端控制速率Vt逐渐增大,当发送的数据包占用资源超过当前剩余带宽时,当响应时间曲线波动进入第一响应容许时间范围内时,停止速率增长,逐渐降低发包速率Vt,使响应时间降至第二响应容许时间范围内时,并以此计算为实际可用的网络带宽K;据检测出的网络带宽K,计算出实际检测时的发包率V,在发送数据包的同时,记录各数据包的响应时间T,并调整发包率V。本发明可以达到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避免资源浪费与网络拥堵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网络质量自动感知提高网络漏洞检测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在网络空间中由企业或私人搭建的网站越来越多。网站数量的激增,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各种漏洞相继出现,随之而来的便是迅速增加的网络攻击。网站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网站管理员们的重视,因此衍生出了各种的漏洞检测技术及工具。
传统的漏洞检测技术对于实际网络环境的考量较少,在未知实际网络环境的情况下对目标网站进行扫描,可能会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影响网站正常业务:在网络繁忙或扫描强度消耗资源大于实际网络环境时,进行扫描可能会增加网络负担,影响正常网站业务,甚至导致网络瘫痪;
2、导致丢包,影响数据准确性:在网络繁忙或消耗资源过大时,再进行高强度的扫描,除了影响网络环境之外,还可能会因为网络拥堵导致检测数据回传出现异常,引起丢包,影响扫描数据的准确性;
3、资源浪费:扫描消耗资源可能低于实际网络环境,保持原有扫描速率会有大量带宽剩余,同时浪费过多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网络质量自动感知提高网络漏洞检测率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网络质量自动感知提高网络漏洞检测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检测端以发包速率Vt向目的端发送数据包,并实时检测所述目的端的回包响应时间,绘制数据包的响应时间曲线;
步骤S2,所述检测端控制速率Vt逐渐增大,当发送的数据包占用资源超过当前剩余带宽时,当响应时间曲线波动进入第一响应容许时间范围内时,停止速率增长,逐渐降低发包速率Vt,使响应时间降至第二响应容许时间范围内时,并以此计算为实际可用的网络带宽K;
步骤S3,根据检测出的网络带宽K,计算出实际检测时的发包率V,在发送数据包的同时,记录各数据包的响应时间T,并调整发包率V。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检测端以预设时间间隔固定发送同样大小的多个数据包,统计每个数据包的响应时间,并计算平均响应时间Tv,以平均响应时间Tv作为一个基准值,设置最大容许误差Δ1和最小容许误差Δ2。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2中,当响应时间曲线波动进入第一响应容许时间(Tv±Δ1)范围内时,停止速率增长,逐渐降低发包速率Vt,使响应时间降至第二响应容许时间(Tv±Δ2)的范围内,计算为实际可用的网络带宽K。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3中,在发送数据包的同时,记录各数据包的响应时间T,当响应时间T≥(Tv+Δ1)时,调整发包率V,使响应时间T在(Tv±Δ2)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网络质量自动感知提高网络漏洞检测率的方法,首先检测实际网络的剩余带宽,确定发包速率,然后实时监测回包时间,通过检测回包延时,再动态调整发包速率,以达到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避免资源浪费与网络拥堵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远江盛邦(北京)网络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远江盛邦(北京)网络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17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