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束熔丝沉积增材制造实时监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83024.4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5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都东;常树鹤;张昊宇;王力;常保华;彭国栋;薛博策;魏昂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15/00 | 分类号: | B23K15/00;B23K15/02;B33Y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罗文群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束 沉积 熔池 熔丝 热处理区域 实时监控 预热区域 预热 制造 背散射电子成像 图像 加工和热处理 监控技术领域 电子束成形 电子束束流 热处理 闭环控制 成像扫描 电子信号 分时复用 控制模式 路径规划 区域图像 缺陷检测 生产效率 实时采集 实时成像 背散射 成形件 大束流 高金属 热输入 监控 离线 | ||
1.一种电子束熔丝沉积增材制造实时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待沉积增材的工件上发射一束高能电子束,高能电子束的能量为10KeV-150KeV;
(2)沉积开始时,设待沉积增材工件的当前沉积中心横坐标为Xc,使步骤(1)的高能电子束偏转,依次扫描待沉积增材的工件上的预热区域D1、加工区域D2和热处理区域D3,并对预热区域D1、加工区域D2和热处理区域D3的高能电子束流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调整:
使预热区域D1的高能电子束流I1为:
其中,P1为初始设定的层积预热功率,V为电子束加速电压,T1为电子束在预热区域D1的停留时间,T2为电子束在加工区域D2的停留时间,T3为电子束在热处理区域D3的停留时间;
使加工区域D2的高能电子束流I2为:
其中,P2为初始设定的层积加工功率;
使热处理区域D3的高能电子束流I3为:
其中,P3为初始设定的沉积加工功率;
(3)沉积过程中,实时采集预热区域D1、加工区域D2和热处理区域D3的背散射电子束流i1,i2,i3;
(4)对采集的背散射电子束流i1,i2,i3分别进行差分成像处理,得到预热区域D1、加工区域D2和热处理区域D3的表面形貌图像,即预热区域D1的前层形貌图像、加工区域D2的当前熔池形貌图像和热处理区域D3的已沉积层形貌图像;
(5)对步骤(4)的预热区域D1的前层形貌图像、加工区域D2的当前熔池形貌图像和热处理区域D3的已沉积层形貌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分别得到预热区域D1的前层沉积形貌偏差信息、加工区域D2的熔池大小信息和热处理区域D3的已沉积层缺陷信息,并根据得到的信息,对待沉积增材的工件的增材制造进行实时监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根据得到的信息,对待沉积增材的工件的增材制造进行实时监控,包括以下步骤:
(2-1)根据预热区域D1的前层形貌图像,得到前层沉积形貌偏差信息,并根据得到的信息,对待沉积增材的工件的增材制造进行实时监控,过程如下:
(2-1-1)获取当前预热区域处的前层沉积形貌图像,并对前层沉积形貌图像进行增强和去噪;
(2-1-2)提取增强后的前层沉积形貌图像中的灰度梯度特征,得到灰度梯度图像;
(2-1-3)对步骤(2-1-2)的灰度梯度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和沉积间隙轮廓检测,得到灰度梯度图像的沉积间隙轮廓中心方程;
(2-1-4)对步骤(2-1-3)的沉积间隙轮廓中心方程进行中心坐标提取,获得前层沉积间隙中心横坐标Xo;
(2-1-5)根据前层沉积间隙中心横坐标Xo和当前沉积中心横坐标Xc,计算当前沉积中心横坐标与目标沉积中心横坐标值的偏差Ex:Ex=Xo-Xc,将Ex作为实时监控的状态量;
(2-1-6)根据实时监控的状态量Ex,计算预热区域D1的待沉积增材工件横坐标X的调整量△X:
其中,△X为待沉积增材工件横坐标X的调整量,KPx为第一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中的比例系数,该比例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1~10,TIx为第一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中的积分系数,该积分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01~0.5,TDx为第一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中的微分系数,该微分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01~0.5,Ex为当前沉积中心横坐标与目标沉积中心横坐标值的偏差;
(2-1-7)根据调整量△X,得到下一控制周期预热区域D1的待沉积增材工件横坐标X’:
X’=Xc+△X;
(2-2)根据加工区域D2的当前熔池形貌图像,得到加工区域D2的熔池大小信息,并根据该信息,对待沉积增材的工件的增材制造进行实时监控,过程如下:
(2-2-1)对加工区域D2的当前熔池形貌图像进行增强和去噪,得到一个增强后的图像;
(2-2-2)对增强后的图像进行灰度梯度特征提取,得到灰度梯度图像:
(2-2-3)对灰度梯度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得到二值化图像,从二值化图像中检测得到熔池轮廓表征量;
(2-2-4)根据熔池轮廓表征量,计算得到当前熔池面积Sc;
(2-2-5)设定一个熔池面积的目标值St,计算熔池面积的目标值St与当前熔池面积Sc的差值Ei:Ei=St-Sc,将Ei作为实时监控的状态量;
(2-2-6)根据实时监控状态量Ei,计算加工区域D2的电子束束流调整量△I2:
其中,△I2为加工区域D2的电子束束流调整量,KPi为第二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中的比例系数,该比例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1~10,TIi为第二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中的积分系数,该积分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01~0.5,TDi为第二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中的微分系数,该微分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01~0.5,Ei为熔池面积的目标值St与当前熔池面积Sc的差值;
(2-2-7)根据电子束束流调整量△I2,得到下一控制周期加工区域D2的电子束束流值为I2’:I2’=I2+△I2;
(2-3)对热处理区域D3的已沉积层形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热处理区域D3的已沉积层缺陷信息,根据该信息,对待沉积增材的工件的增材制造进行实时监控,过程如下:
(2-3-1)对热处理区域D3的已沉积层形貌图像进行增强和去噪,得到一个增强后的图像;
(2-3-2)对增强后的图像进行灰度梯度特征提取,得到灰度梯度图像;
(2-3-3)对灰度梯度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得到二值化图像,从二值化图像中检测得到缺陷边缘表征量:
(2-3-4)根据缺陷边缘表征量,计算获得当前缺陷面积Sd;
(2-3-5)设定一个后期可消除缺陷面积最大值Sdmax,对当前缺陷面积Sd进行判断,若当前缺陷面积Sd小于或等于后期可消除缺陷面积最大值Sdmax,Sd≤Sdmax,则判定当前缺陷通过后续热等静压处理消除,沉积过程继续进行;若当前缺陷面积Sd大于后期可消除缺陷面积最大值Sdmax,Sd>Sdmax,则判定当前缺陷不能通过后续热等静压处理消除,中止沉积过程,实现电子束熔丝沉积增材制造的实时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302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