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产品防伪验证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83058.3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4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富;王建新;吴祥富;白绍江;靳佩佩;马歆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凡富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李兆岭 |
地址: | 10004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验证 产品防伪 电子标签 防伪认证 数据包 企业端 初始数据 链节点 密码学算法 公钥验证 请求验证 输出验证 数据获得 所属企业 验证工具 验证管理 验证结果 客户端 预置 传输 反馈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产品防伪验证方法和系统。利用该产品防伪验证方法和系统,在电子标签中预定产品初始数据,在验证时客户端验证工具先获取电子标签预置的产品初始数据,然后传输给联盟链平台;由预定联盟链节点识别先验证所属企业及电子标签标识号,进行初步验证;然后,再由验证管理系统通过对比相关数据获得企业端验证结果并产生企业端防伪认证数据包,并将企业端防伪认证数据包回传到所述联盟链平台;经联盟链平台的预定联盟链节点进行验证签名之后,向请求验证方反馈联盟链防伪认证数据包,并利用预定公钥验证所述联盟链防伪认证数据包的签名并输出验证结果。产品防伪验证方法和系统基于联盟链、电子标签以及密码学算法的结合提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品防伪验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区块链与电子标签结合的防伪验证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通过适当的方式或手段防止产品的伪劣假冒(防伪)是现代产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防伪技术对遏制赝品制造、提升产品信誉度、保证企业利益、维护市场公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主流的产品防伪技术主要分为物理防伪和二维码防伪两种。以下下面针对这两种防伪技术进行原理进行简单介绍,并就存在的问题(漏洞)进行简单分析:
1.物理防伪
物理防伪是以防伪标签上存在的物理特征或专门在防伪标签上设置的物理特征作为防伪标识。在进行防伪验证时,将防伪标签上的防伪标识与预先确定的基准标识进行对比;如果防伪标识与基准标识一致或相符,则判断附有该防伪标签的产品为正品;如果相反,则判断附有该防伪标签的产品为赝品。
通过对作为防伪标识物理特征的专门设置,可以实现防伪标识的唯一性;通过对防伪标识物理特征的处理,可以增加防伪标识的复制难度,进而实现物理防伪的可靠性。
目前,根据形成防伪标识的方式、方法不同,有激光防伪、化学油墨防伪、纹理防伪、隐形图像防伪等方式。
2.二维码防伪
二维码防伪技术在防伪标签上设置二维码,二维码中含有与产品相关的数据。在验证时,通过扫描附着在产品上防伪标签,识别二维码可以获取产品的相关数据;然后将获取数据传送给与预设的企业验证系统;企业验证系统将接收到的数据与其存储的产品基准数据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的一致性或相符性来区分附着该防伪标签的产品是正品,还是赝品。
虽然现有的防伪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区分正品或赝品的目的,但随着缩微技术和复制技术发展,存在被复制的风险。
利用物理防伪的方法,作为防伪标识的物理特征被复制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造假者可以通过已知的技术复制具有相同物理特征的防伪标识,并形成具有相同物理特征的赝品标签。将该赝品标签随着(贴在或用其他方式附着)在赝品上,利用现有的验证方式根本无法达到区分正品和雁品的目的。
二维码是按照固定的编码规则存储数据的方式。造假者通过拍照、复印或读取数据后重新生成二维码等手段可以得到与正品防伪标签上正品二维码完全一致的赝品标签。在这样的赝品标签会被扫码识别设备扫描识别时,也会把赝品识别为正品,进而无法达到区分正品和雁品的目的。
因此,如何提高防伪的可靠性,仍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防伪技术的痛点提出了一种创新的产品防伪验证的方法和系统,即基于区块链、电子标签以及密码学算法的产品防伪验证系统及方法,该产品防伪验证的方法和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产品防伪验证方法,待验证产品设置有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预置有产品初始数据,所述产品初始数据包括电子标签标识号及企业标识号;所述电子标签标识号和所述企业标识号均具有唯一性;
所述产品防伪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凡富,未经孟凡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30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