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后浇带悬臂的回顶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84537.7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7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童天培;刘智泉;杨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48 | 分类号: | E04G11/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浇带 转套 加固结构 木条 悬臂 混凝土 不均匀沉降 钢管脚手架 脚手架拆除 侧壁中部 对接固定 接头侧壁 接头外壁 上下两侧 上下两端 外壁中部 悬臂结构 悬臂梁板 传统的 卡接槽 悬臂端 支撑 板面 夹套 接槽 梁板 内壁 嵌有 施工 受力 套接 钢管 焊接 电源 浇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后浇带悬臂的回顶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可以解决传统的后浇带悬臂结构回顶方式大多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做法,此种做法的弊端就在于,原先的满堂支撑脚手架拆除后,对后浇带区域没有及时回顶或回顶不到位,从而造成梁板悬臂端受力变化,甚至导致由于悬臂梁板不均匀沉降而造成板面开裂的问题。包括PVC管、混凝土、木条以及转套,所述PVC管内部浇灌有所述混凝土,且所述PVC管上下两端均通过所述木条固定,所述PVC管外壁中部套接有所述转套,所述转套侧壁中部焊接有接头,所述接头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钢管之间进行对接固定的卡接槽,且所述接头外壁上嵌有电源,所述卡接槽上下两侧内壁上均安装有夹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浇带悬臂的回顶加固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后浇带悬臂的回顶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现场,大部分结构设计为简支梁板,由于后浇带的留置,结构受力转变为悬臂梁板,因此在后浇带处需加设支撑,避免因混凝土自重等因素产生的结构变形,造成梁板悬臂根部开裂,减少结构板面后期的渗漏风险。为了保证结构受力要求,将梁板和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作为同一体系。等待后浇带两侧梁板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在拆除后浇带区域满堂支撑脚手架时,后浇带处支撑必须随时拆除随时回顶。
传统的后浇带悬臂结构回顶方式大多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做法,此种做法的弊端就在于,原先的满堂支撑脚手架拆除后,对后浇带区域没有及时回顶或回顶不到位,从而造成梁板悬臂端受力变化,甚至导致由于悬臂梁板不均匀沉降而造成板面开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后浇带悬臂的回顶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可以解决传统的后浇带悬臂结构回顶方式大多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做法,此种做法的弊端就在于,原先的满堂支撑脚手架拆除后,对后浇带区域没有及时回顶或回顶不到位,从而造成梁板悬臂端受力变化,甚至导致由于悬臂梁板不均匀沉降而造成板面开裂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后浇带悬臂的回顶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PVC管、混凝土、木条以及转套,所述PVC管内部浇灌有所述混凝土,且所述PVC管上下两端均通过所述木条固定,所述PVC管外壁中部套接有所述转套;
所述转套侧壁中部焊接有接头,所述接头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钢管之间进行对接固定的卡接槽,且所述接头外壁上嵌有电源,所述卡接槽上下两侧内壁上均安装有夹套,两个所述夹套侧壁上均连接有一根贯穿所述接头侧壁的液压伸缩杆,两个所述液压伸缩杆一端分别与位于所述转套外壁上的液压泵相连接,所述转套与所述接头侧壁上分别焊接固定有一个斜撑,两个所述斜撑底端均设置有一个支脚,两个所述支脚上均穿接有一根螺栓。
优选的,所述转套与PVC管之间通过位于转套外壁上的两个可拆卸的螺钉相连接,且转套由两个半圆柱构成,两个所述半圆柱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位于其上下两端的铰接头,两个所述半圆柱之间通过穿接在铰接头上的可拆卸的螺母拼接构成转套。
优选的,所述螺钉拆卸后,转套与PVC管外壁之间呈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套呈弧形结构,且夹套通过液压伸缩杆与接头内壁呈活动连接。
一种用于后浇带悬臂的回顶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施工现场地下室后浇带悬臂结构施工时,先在悬臂梁板的模板处按要求预留直径同PVC管洞口,在浇筑混凝土前,按照模板预留洞口依次布置竖向PVC管,PVC管的高度同该层层高,同时对PVC管上下用木条进行固定,防止水平位移,并且在结构梁处设置一根立管;
步骤二:浇筑混凝土,在浇筑时对PVC管内也进行混凝土浇灌,待后浇带两侧梁板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在拆除后浇带区域满堂支撑脚手架时,PVC立管保持回顶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45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收分剪力墙模架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半固态成形的双向定位支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