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漂浮式聚波反射多级波浪聚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88024.3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8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彪;隋芳芳;陈宁;王军;刘炜;包国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B13/14 | 分类号: | F03B13/14;F03B11/02;F03B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王素琴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浪 波浪反射 波处理 漂浮式 护岸 波浪能转换装置 波浪传播 聚集系统 上升水道 波反射 波道 收缩 传播方向 固定设置 焦点位置 依次连接 波浪能 低品位 海面波 能力强 波高 反射 两级 锚系 水道 海面 建造 焦点 灵活 转换 | ||
1.一种漂浮式聚波反射多级波浪聚集系统,用于海面波高较小的低品位波浪能量的转换利用,其特征在于,系统包括按波浪传播方向依次连接在一起的收缩波道、斜底上升水道和波浪反射聚集护岸;所述收缩波道用于汇聚波浪并增加波浪的波高,所述斜底上升水道用于增大所述收缩波道聚集波浪的波高,所述波浪反射聚集护岸为具有波浪反射和波浪聚集功能的构筑物,用于改变经由所述斜底上升水道增大波高波浪的传播方向,并聚集在所述波浪反射聚集护岸的焦点位置;其中:
所述收缩波道包括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一波道底面,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对称设置于所述波道地面的两侧,且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波道底面一体化设计;所述斜底上升水道包括与波浪传播方向平行的左侧平行壁、右侧平行壁以及设置在左侧平行壁和右侧平行壁之间并与所述左侧平行壁和右侧平行壁底一体化设计的水道底面;所述波浪反射聚集护岸的水平截面成抛物线形状,且所述波浪反射聚集护岸与所述斜底上升水道连接端一端的宽度与所述斜底上升水道的宽度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聚波反射多级波浪聚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反射聚集护岸的所述焦点位置还装设有一用于波浪能转换利用的波浪能转换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漂浮式聚波反射多级波浪聚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能转换装置为点吸式转换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聚波反射多级波浪聚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波道连接所述斜底上升水道一端为波浪出口,另一端为波浪入口,且所述波浪入口宽度大于波浪出口宽度;且所述波浪出口与所述斜底上升水道的宽度大小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聚波反射多级波浪聚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斜底上升水道之间的角度大小均设置在30°~6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聚波反射多级波浪聚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地面为一按波浪传播方向逐渐上升的斜平面,且所述水道底面的最大深度不大于所述波浪波长的1/2。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漂浮式聚波反射多级波浪聚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一锚系,所述锚系一端固定在海底,另一端与所述收缩波道连接,用于固定整个所述系统在指定海面位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802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洋钻井平台的海浪摆叶式水力发电装置
- 下一篇:新型多功能波浪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