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温绝缘夹套金属软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89381.1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0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单应文;邵旻;陈为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15 | 分类号: | F16L11/15;F16L25/02;F16L53/35;F16L59/02;F16L5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闫彪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绝缘 金属软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绝缘夹套金属软管,属于输送管路软连接管技术领域。该软管包括两端分别固连有接管的波纹内管和两端分别固连有接口的波纹外管,接口的外端具有缩径段,缩径段套装固定轴向延伸超出缩径段的环盖,环盖的外端朝轴心径向延伸形成外挡边,接管的外圆对应环盖外挡边的位置径向延伸出限位止口,波纹内管和波纹外管之间衬有延伸到接口外端的保温层,接管与环盖之间装有内端限位于接口和保温层、外端限位于环盖外挡边和接管限位止口的绝缘环。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夹套保温结构,并通过绝缘环隔离波纹内管和波纹外管,因此不仅保持了吸收振动、补偿安装偏差、耐高压等基本功能,还妥善解决了现有技术不保温绝缘以及柔韧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绝缘夹套金属软管,尤其是一种用于输送熔盐介质的流体输送软管,属于输送管路软连接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诸如高温熔盐槽式光热发电输送熔盐介质之类的流体输送场合,不仅要求金属软管能够吸收振动、补偿运动位移、耐高温和腐蚀,还需要能够保证介质温度,具有绝缘保护,并在整个输送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柔性。据申请人了解,现有金属软管无法满足上述需求。
检索可知,申请号为CN201510617513、CN201721680607的中国专利文献分别公开了一种双壁保温波纹管和一种高强度保温双壁波纹管,其外壁虽然呈波纹状,但内壁光滑,并非双层波纹管。
此外,申请号为CN201810311427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保温型双壁波纹管,该波纹管为多层结构,保温材料包覆在双层波纹管外,并非用于输送介质。
因此,上述现有技术的局限性使其均无法在充分发挥波纹管吸收振动、补偿偏差等基本特长前提下,满足介质输送过程中的保温绝缘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通过结构改进,提出一种在保证介质输送过程中具有良好吸收振动、补偿偏差、耐高压等基本性能前提下,可以切实满足保温绝缘以及柔韧性要求的保温绝缘夹套金属软管。
本发明进一步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有自加热功能的保温绝缘夹套金属软管,从而有效防止管内热量不足时其中熔盐等输送介质逐渐凝固无法正常流动。
为了达到首要目的,本发明保温绝缘夹套金属软管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包括两端分别固连有接管的波纹内管和两端分别固连有接口的波纹外管,所述接口的外端具有缩径段,所述缩径段套装固定轴向延伸超出缩径段的环盖,所述环盖的外端朝轴心径向延伸形成外挡边,所述接管的外圆对应环盖外挡边的位置径向延伸出限位止口,所述波纹内管和波纹外管之间衬有延伸到接口外端的保温层,所述接管与环盖之间装有内端限位于接口和保温层、外端限位于环盖外挡边和接管限位止口的绝缘环。
由于本发明的结构形成了稳妥的夹套保温结构,并通过绝缘环使波纹内管和波纹外管隔离,因此不仅保持了吸收振动、补偿安装偏差、耐高压等基本功能,还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夹套金属软管保温与绝缘相矛盾的问题,同时还避免了多层结构对金属软管柔韧性的不良影响。
本发明基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完善还有:
所述绝缘环由两片半圆环状耐高温隔热件对合而成。装配时对合卡在接管外圆上,这样便于装配,将内管和外管分隔开,保证内外管绝缘同时不影响保温效果。
所述保温层由高硅氧玻璃纤维毡和玻璃纤维布带编织缠绕层构成,端部固定于对应的接管外圆,在保温绝缘的同时不影响软管的柔性。
所述波纹内管和波纹外管均为U型波不锈钢波纹管,端部分别与接管和接口焊接固连。
所述接管的外径与波纹内管外径相等,所述波纹内管外包裹有延伸到接管的钢丝网套,所述钢丝网套的端部通过同时箍紧接管和波纹内管连接处的环箍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93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