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谐质量阻尼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90117.X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6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涛;朱宏平;黄灿;沈文爱;刘修成;彭轶文;荀东亮;肖智中;朱浩;徐杰;王紫超;周仁忠;项梁;郑建新;翁方文;李浩;陈飞翔;胡伟;曹高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1D19/00;E04B1/98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4 | 代理人: | 蒋悦 |
地址: | 43004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板 质量体 支撑架 可调阻尼器 调谐质量阻尼器 滑动连接 结构振动控制 减震 改变参数 受力结构 主动调节 阻尼减振 侧面 分力 弹簧 抗风 | ||
1.一种调谐质量阻尼器,其特征是:质量体(2)与一级安装板(10)沿X方向滑动连接,一级安装板(10)与二级安装板(11)沿Y方向滑动连接;
在二级安装板(11)上,与质量体(2)四个侧面相对应的位置固设有支撑架(4),或者在二级安装板(11)和一级安装板(10)上,与质量体(2)四个侧面相对应的位置固设有支撑架(4);
质量体(2)与四个支撑架(4)之间设有弹簧(1);
在质量体(2)与X方向至少一个支撑架(4)之间设有可调阻尼器(3),在质量体(2)与Y方向至少一个支撑架(4)之间设有可调阻尼器(3);
或者在质量体(2)、一级安装板(10)和二级安装板(11)之间设有可调阻尼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谐质量阻尼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质量体(2)通过X向导轨(8)与一级安装板(10)滑动连接,一级安装板(10)通过Y向导轨(7)与二级安装板(11)滑动连接;
所述的弹簧(1)为压缩安装状态;
所述的可调阻尼器(3)为阻尼可调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谐质量阻尼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可调阻尼器(3)为电磁阻尼器,内筒(31)与外筒(33)之间滑动连接,在内筒(31)端头设有滚珠套筒(32),在外筒(33)远离内筒(31)的一端固设有电机(35),电机(35)输出轴与螺纹杆(34)固定连接,螺纹杆(34)可转动地支承在外筒(33)内,螺纹杆(34)与滚珠套筒(32)螺纹连接;
可调阻尼器(3)的两端通过万向铰接结构与质量体(2)和支撑架(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调谐质量阻尼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机(35)为发电机,在发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电流调节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调谐质量阻尼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机(35)中,转子(352)可转动的安装在定子(351)内,在定子(351)设有第一绕组(353)和第二绕组(354),第一绕组(353)用于发电,第二绕组(354)用于励磁;
所述的转子为永磁转子或绕组励磁转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调谐质量阻尼器,其特征是:第一绕组(353)的输出端与整流模块(356)连接,整流模块(356)与逆变模块(358)连接,逆变模块(358)与第二绕组(354)连接;
控制模块(357)与逆变模块(358)的栅极电连接;
还设有测量绕组(355)或转子角传感器,用于检测转子(352)的转角,测量绕组(355)或转子角传感器与控制模块(357)连接;
第一绕组(353)和第二绕组(354)沿圆周交错分布;
或者第一绕组(353)和第二绕组(354)沿轴向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谐质量阻尼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可调阻尼器(3)为电涡流阻尼器,在质量体(2)的底部固设有多个永磁铁(12)和/或电磁铁(13),在二级安装板(11)的顶部固设有多个永磁铁(12)和/或电磁铁(13);
一级安装板(10)的材质为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谐质量阻尼器,其特征是:在二级安装板(11)上,与质量体(2)四个侧面相对应的位置固设有阻尼块安装架(9),阻尼块安装架(9)上设有弹性阻尼块(6),在质量体(2)相应位置设有碰撞块(5);
所述的弹性阻尼块(6)为HDR高阻尼橡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调谐质量阻尼器,其特征是:在二级安装板(11)上设有多个安装孔,以使阻尼块安装架(9)与质量体(2)之间的安装距离可调;
支撑架(4)与质量体(2)之间的安装距离可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谐质量阻尼器,其特征是:还设有无线接收装置(14),无线接收装置(14)与可调阻尼器(3)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未经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011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免预应力自复位耗能拉索支撑
- 下一篇:一种新型通信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