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心动脉血压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91840.X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2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肖汉光;赵鹏栋;任慧娇;黄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225 | 分类号: | A61B5/0225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5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心 动脉 血压 测量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心动脉血压测量装置,包括肱动脉血压测量、心电测量、桡动脉血压测量、数据处理、脉搏波传导时间评估、脉搏波反射系数评估、中心动脉压计算和数据显示等模块;脉搏波传导时间评估模块用于求出脉搏波传导时间;脉搏波反射系数评估模块将脉搏波分为入射波和反射波,计算反射波幅值与入射波和反射波幅值之和的比值,得到脉搏波反射系数;中心动脉压计算模块对桡动脉血压波形进行校准;同时将脉搏波传导时间和脉搏波反射系数输入数学模型中,计算出传递函数,然后利用该传递函数和校准后的桡动脉血压波形计算出中心动脉压波形。本发明能显著地提高中心动脉压的测量精度,降低测量误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压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外周动脉实现个体化无创中心主动脉血压测量的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心动脉压指升主动脉根部血压,其收缩压代表心脏的后负荷,与左心室肥厚相关,其舒张压则是冠状动脉的灌注压,同时影响着脑、肾和肺等人体重要器官功能,所以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近年来,随着中心动脉压无创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中心动脉压的研究更加关注和深入,已逐步将其用于降压药物选择和疗效的临床观察中。一些研究表明:中心动脉压相比肱动脉血压的临床价值和指导意义更加突出,相比外周肱动脉血压更能反映心脏负荷,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更加密切相关。近年,中心动脉血压得到了医疗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欧洲高血压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协会联合发布的高血压管理指导手册已经将中心动脉压作为血压管理的重要指标。一些降压治疗的比较性研究表明:在不同的降压药物降低外周血压程度相似的情况下,其降低中心动脉压的程度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监测和降低中心动脉压相比外周动脉压在降压治疗中意义更大。因此,中心动脉压的准确测量在心血管疾病检测和治疗等方面十分关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目前,测量中心动脉压的装置及方法分为有创和无创两大类。
有创的装置及方法是利用介入设备将导管从外周动脉插入,如桡动脉和股动脉,将导管端头伸入到升主动脉处,然后进行测量,该方法是测量中心动脉压的“金标准”。有创法主要用于急救、心血管介入手术和重症监护等领域,但该方法具有有创性且操作复杂,所以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无创的装置及方法主要通过利用压力传感器或充气袖带中的传感器采集桡动脉、颈动脉或肱动脉血压信号,然后建立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诊断,测量得到中心动脉血压。
(1)日本欧姆龙科林公司开发了HEM9000AI中心动脉压检测仪,该装置通过高保真压力探头自动获取桡动脉脉搏波,并分析获得该脉搏波的第二收缩血压,以该收缩压作为主要变量,通过特定回归模型计算出中心动脉压。但是,该装置及方法存在的主要缺陷在于脉搏波第二峰精确定位较困难,导致无法测量部分病患的中心动脉压。
(2)澳大利亚AtCorMedical公司开发了SphygmoCor动脉脉搏波分析系统,该仪器借助高保真探头,通过表面压力法手工获取桡动脉脉搏波,通过统计所得通用传递函数法计算获得中心动脉血压波形,再利用肱动脉平均动脉压和舒张压校正后计算中心动脉压。虽然,这些基于通用传递函数法的中心动脉血压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在一些文献中得到验证,但该仪器存在的主要局限是不能因人而异地修改传递函数,存在一定的偏差,特别是特异性人群,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病患等。
(3)新加坡DiaTecne公司开发了BPro血压测量仪,该装置同样利用压力传感器采用压平张力法获得桡动脉或颈动脉的脉搏波,并利用袖带测得的肱动脉对桡动脉或对人体桡动脉血压波形进行多点移动平均处理得到人体中心动脉血压波形。尽管该装置和方法得到临床试验一定程度上的验证,但存在以下问题:多点移动平均法来自临床经验,其多点的取值无法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自适应修改,所以该装置中的方法同样为通用方法,不能排除个体心血管功能的个体化差异带来的影响。
综上所述,现有无创中心动脉压测量装置的主要缺点是没有考虑人体动脉参数的差异性,从而造成测量误差。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理工大学,未经重庆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18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高血压分析仪
- 下一篇:一种临床患者智能管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