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污活门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93906.9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6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西安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仉宇 |
地址: | 71008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门组件 出油孔 抗污 活门衬套 活门 分油活门 耐磨性能 进油孔 抗污染 斜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污活门组件,本发明的抗污染的活门组件包括活门(1)和活门衬套(2),所述活门衬套(2)开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出油孔为斜孔,所述出油孔的中心线与活门轴线呈角度α,30°<α<70°。通过本发明,增强了分油活门组件的抗污能力及耐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污活门组件,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分油活门组件。
背景技术
分油活门组件的功能为通过分油活门两端的力平衡,使分油活门位置不断变化,分油活门上的凸台遮蔽或者打开分油活门衬套上的油孔,使衬套上油孔互相断开或者连通,以控制通往不同油路的燃油流量,根据分油活门组件的功能,分油活门需相对衬套不断运动,故对分油活门的耐磨性能要求较高,同时分油活门与分油活门衬套间隙要求很小,为防止分油活门卡死,对其抗污染能力要求也较高。现有航空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使用的分油活门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分油活门及分油活门衬套,衬套上设置有回油孔,燃油从回油孔流入低压腔,一般的回油孔设计为图1所示的直孔,该结构容易使回油在分油活门第一凸台处形成漩涡,回油流速变化较大,流线出现波状摆动,回油处于湍流状态,一方面对分油活门形成不同方向的侧向液压力,使分油活门轴向运动时出现侧摆,增加分油活门磨损,另一方面回油中夹带的异物容易在漩涡内积聚,进入分油活门第一凸台与分油活门衬套的间隙,不利于排污的同时增大分油活门卡死的风险,一般分油活门材料为9Cr18,为增加其抗磨性在表面进行渗氮处理形成硬质表面,但当异物进入分油活门及衬套的间隙内发生粘着磨损时,分油活门氮化层易发生脱落使磨损加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由于现有航空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使用的分油活门组件易出现回油湍流造成的异物积聚、分油活门偏磨,表面处理后易脱落等问题,为了提高分油活门组件的使用可靠性及寿命,需设计一种耐磨性能好、抗污能力强的分油活门组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抗污活门组件,本发明的抗污染的活门组件包括活门(1)和活门衬套(2),所述活门衬套(2)开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出油孔为斜孔,所述出油孔的中心线与活门轴线呈角度α,30°<α<70°。
进一步的,所述活门的表面通过离子注入工艺形成氮钽离子层。该氮钽离子层耐磨且硬度高。
进一步的,45°<α<60°
优选的,α为45°。
活门1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用于回油的环形槽3始终与回油孔5沟通,回油一直处于层流状态,一方面对活门1产生的侧向液压力始终方向一直,活门1不会产生侧摆而发生偏磨,另一方面回油始终可以通过回油孔5流入低压腔,不会在环形槽3内出现回油呈漩涡的现象,异物不会积聚在活门控制边与活门衬套的间隙内,从而保证活门工作稳定性,提高其抗磨能力及排污性能,为进一步提高活门1的耐磨性能,在其表面增加离子注入氮、钽离子替代以往的渗氮处理,使活门1表面材料与离子束中的氮、钽离子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的互相作用,形成改性层,此改性层与基体无清晰界面,结合牢靠,直接杜绝脱落现象,极大提高分油活门1的固体表面自润滑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增强了分油活门组件的抗污能力及耐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活门 2-活门衬套 3-环形槽 4-进油孔 5-回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发明的高耐磨抗污染的分油活门组件,包括活门1和活门衬套2,所述活门衬套2开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出油孔为斜孔,所述出油孔的中心线与活门轴线呈角度α,30°<α<70;所述活门的表面通过离子注入工艺形成氮钽离子层;该氮钽离子层耐磨且硬度高;α为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西安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西安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39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