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时用于SAR成像及运动目标检测的多脉冲组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94746.X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0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岩飞;刘畅;樊邦奎;韩松;徐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1S7/285 |
代理公司: | 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宇园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子脉冲 多脉冲 脉冲组 运动目标检测 接收窗口 解码位置 雷达信号 循环发射 循环组 工作模式确定 接收回波信号 矩阵 解码 恢复目标 回波信号 宽度相等 信号恢复 整数系数 整数倍 构建 加权 分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时用于SAR成像及运动目标检测的多脉冲组合方法,包括:将多脉冲分成多个脉冲组,该多个脉冲组构成循环组循环发射,并进行编码,每个脉冲组中包含的子脉冲的宽度相等,两个相邻子脉冲之间作为接收窗口,接口窗口的宽度为子脉冲宽度的整数倍,且小于每个脉冲组中包含的全部子脉冲所对应的宽度;基于接收窗口接收回波信号;根据工作模式确定循环组的起始解码位置,以及根据起始解码位置,构建接收的回波信号的分组整数系数矩阵,以恢复目标信号。本发明将多脉冲组合,循环发射,每组子脉冲采用相位加权进行编码;在接收解码时,分别进行信号恢复处理,得到分别适于SAR成像的雷达信号和运动目标检测的雷达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雷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用于SAR成像及运动目标检测的多脉冲组合方法。
背景技术
雷达是通过发射探测信号并接收目标的反射信号来获取目标信息的一种无线电遥感探测设备。在现有技术中,雷达的工作体制主要可与划分为脉冲和连续波两种工作方式。
在脉冲工作方式下,雷达(也称为“脉冲雷达”)发射脉冲形式的探测信号,之后接收目标的回波信号,脉冲雷达的发射和接收在时间上是先后分开的;在连续波工作方式下,雷达(也称为“连续波雷达”)发射连续波探测信号,与此同时接收目标的回波信号,连续波雷达的发射和接收是同时工作的。
在脉冲工作方式下,发射探测信号和接收目标回波信号是分时工作,因而收发之间的相互影响比较小,雷达可以发射功率比较大的信号,探测距离可以比较远。然而,由于发射信号时不能接收信号,所以存在探测距离的下限,也就是探测盲区,其大小由发射信号的脉冲宽度决定。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探测区域的要求,脉冲宽度有限,要求加大探测脉冲的峰值功率,从而提高发射信号的平均功率,导致发射机设备更为庞大复杂。
在连续波工作方式下,由于连续发射探测信号,使得发射信号的平均功率较大,相对脉冲工作方式而言,其发射信号的峰值功率要小的多,可以采用固态器件、部件方案,实现体积、重量的轻小型化。然而,由于发射和接收信号的工作同时进行,发射和接收通道之间的影响相对较大。为了减少影响保证接收机能够正常工作,一方面要求提高收发通道的隔离度,另一方面对发射机的发射信号功率也要有一定的限制。在这些条件和限制下,导致了连续波雷达的性能受到一定的影响,探测距离比较近。
针对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的上述缺陷或不足,中科院电子所发明了连续脉冲雷达工作体制,这一新的雷达工作体制借鉴脉冲与连续波雷达的优点,基于发射和接收信号相间隔的方式以一定的间隔连续发射探测脉冲信号,同时在发射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接收目标的回波信号,以发射时间间隔连续发射设定宽度的探测脉冲信号,在发射的探测脉冲信号之间的脉冲时间间隔接收目标的部分回波信号,再基于部分回波信号恢复完整回波信号。
在该发明中,恢复的完整回波信号具有特定的脉冲重复频率,通过脉冲编码和恢复算法,可以调整脉冲重复频率。在多功能合成孔径雷达(SAR)中,对于SAR成像(SAR模式),一般要求有适于作用距离、成像幅宽和信号模糊度等成像参数要求的脉冲重复频率;对于运动目标检测模式(GMTI模式或MMTI),通常希望提高脉冲重复频率,以提高检测速度范围,减小盲速范围。当这两种模式分时工作时,脉冲重复频率可以分别设定,但当需要两种模式同时工作时,即SAR/GMTI同时工作模式,则需要对重复频率进行折中处理,这样会对两种SAR成像和运动目标检测的性能都产生限制。
在连续脉冲雷达体制领域,存在对提高SAR/GMTI工作模式性能的编码方法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用于SAR成像及运动目标检测的多脉冲组合方法,其能够克服SAR/GMTI同时工作模式时,脉冲重复频率折中对两种SAR成像性能和运动目标检测性能的限制。
(二)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47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