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酸法活性炭废气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95886.9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3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程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华睿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32 | 分类号: | B01D53/32;B01D53/78;B01D53/50;B01D53/46;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7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酸法活性炭 废气处理 沉降 烟道 除雾 喷淋 废气 活性炭颗粒 达标排放 活性炭粉 苛刻要求 生产废气 运行成本 静电 碱液喷 联合法 喷淋塔 除酸 后段 烟气 氧气 清洗 回收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酸法活性炭废气处理方法,采用物理—化学联合法处理磷酸法活性炭生产中的废气,即烟道沉降(1)——喷淋降温(2)——静电除酸(3)——调整氧气含量(4)——碱液喷淋(5)几道工序,最终实现磷酸法活性炭生产废气的达标排放。由于先期的烟道沉降,降低了烟气中活性炭颗粒粉末的浓度,大大减少了喷淋塔、电除雾的清洗次数,降低了后段设备的运行成本,经过喷淋降温,电除雾的材质的苛刻要求得到妥善的解决。该方法具有流程短,实用性强的特点,并且可以回收废气中大部分的活性炭粉,给企业增加了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磷酸法活性炭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磷酸法活性炭废气处理方法。
技术背景
活性炭因其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和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使其具有极强的吸附性能,又因活性炭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十分稳定,一般情况下不溶解于强酸或强碱,在酸、碱性环境中仍能保护良好的吸附性能,所以活性炭是至今为止世界上尚未发现成熟替代品的优良吸附剂。广泛应用于发酵.行业、生物制药业、合成化工业、环保产业等的脱色精制、除味提纯,采用活性炭净化处理工艺普遍存在效果好,作用快捷、操作简便、无副作用、价格低廉等优点。活性炭的生产工艺可分为化学法、物理法和化学物理法三种。目前国内磷酸法活性炭生产普遍存在酸耗高、烟气污染严重、机械化程度低、人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目前磷酸法活性炭炭活化工艺产生的尾气大部分采用喷淋方式简单回收尾气磷酸,回收的下来磷酸的浓度与效果成反比例关系,同时磷酸中含有较多的木醋液、焦油等,如加到生产中,产品的品质受到较大的影响。现在个别企业采用电除雾方式回收尾气磷酸,虽然减少了回收液体积,但由于尾气中的成分较为复杂,装备材质技术要求高,使活性炭尾气磷酸回收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磷酸法活性炭废气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磷酸法活性炭废气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烟道沉降:在烟道中对磷酸活性炭废气中夹杂的活性炭颗粒粉末进行初沉淀,利用废气与活性炭颗粒的密度差别,把活性炭颗粒粉末分离出来;步骤2)喷淋降温:废气经过喷淋塔装置,与逆向喷淋的水接触,废气温度得到下降,同时废气中的活性炭细微粉末、焦油、醋酸被收集下来;步骤3)静电除酸:电除雾器通过静电控制装置和直流高压发生装置,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送至除雾装置中,在电晕线(阴极)和酸雾捕集极板(阳极)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使空气分子被电离,瞬间产生大量的电子和正、负离子,这些电子及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定向运动,构成了捕集酸雾的媒介;同时使酸雾微粒荷电,这些荷电的酸雾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定向运动,抵达到捕集酸雾的阳极板上,大量的磷酸、二氧化硫被收集起来;步骤4)调整氧气含量:利用引风机作为提供整个体系的动力来源,同时调整废气中氧气的含量;步骤5)碱液喷淋:通过碱液喷淋塔,废气中的剩余的小部分磷酸、二氧化硫,木焦油被除掉,最终实现废气的达标排放。
所述的烟道沉降下来的磷酸颗粒粉末定期处理出来,经捏合工段回用。
所述的电除雾器的型式包括立式、卧式、多管式和线板式,材质为不锈钢和玻璃钢两种类型;其中不锈钢为316L及以上耐腐蚀材料。
所述除雾器阴极电晕线的材质为镍铬钢丝外包铅、钛钯合金线或钛丝。。
所述引风机为高压风机,材质为耐酸不锈钢,采用316L材质。
所述碱液喷淋塔的喷淋媒介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铵的一种或多种,碱液喷淋塔的材质为塑料或不锈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华睿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华睿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58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