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线驱动双重旋转可大角度折叠的机翼折叠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98795.0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6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王旋;陆斌荣;张汉;赵雨涵;李友龙;张巍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3/56 | 分类号: | B64C3/56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张鸣洁 |
地址: | 61009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线 驱动 双重 旋转 角度 折叠 机翼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线驱动双重旋转可大角度折叠的机翼折叠机构,包括连接轴、安装在连接轴上的内外翼连接接头以及与连接轴连接的伸缩折叠机构;所述伸缩折叠机构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与连接轴铰接的伸缩折叠装置;一个所述伸缩折叠装置远离连接轴的一端与外翼铰接、另一个所述伸缩折叠装置远离连接轴的一端与内翼铰接。所述内外翼连接接头与内翼上的内翼耳片、外翼上的外翼耳片分别铰接;内翼耳片与外翼耳片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安装连接轴、伸缩折叠机构的腔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机构可保证机翼本身的气动外形,不影响飞机的飞行性能,且折叠角度大,折叠后高度低,占用空间小;本发明可操作性,原理简单,适用性广,设计周期短难度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结构折叠机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直线驱动双重旋转可大角度折叠的机翼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折叠翼变体飞机领域,成熟的案例国内几乎一片空白,只有在某舰载机上使用了机翼折叠技术,但该技术方案在上翼面设计了铰链,突出了机翼外形,影响飞机的气动性能,且折叠角度有限,大约120°左右。
国外较成熟的方法有电动旋转和液压直线驱动方案两种。第一种电动旋转方案功率小,对较大较重的机翼驱动力不够,且无论是S-3还是A-6飞机,其折叠机构均突出外形结构,降低了飞机的气动性能;第二种液压直线驱动方案,功率大、结构简单、驱动力大,但机构设计上也存在突出结构外形的问题,例如EA-6B,且由于结构自身干涉问题,大多折叠方案难以突破120°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不破坏飞机气动外形及满足飞机结构强度刚度的要求下,提供了简单可靠,把持力大,可大角度折叠的一种直线驱动双重旋转可大角度折叠的机翼折叠机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直线驱动双重旋转可大角度折叠的机翼折叠机构,包括连接轴、安装在连接轴上的内外翼连接接头以及与连接轴连接的伸缩折叠机构;所述伸缩折叠机构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与连接轴铰接的伸缩折叠装置;一个所述伸缩折叠装置远离连接轴的一端与外翼铰接、另一个所述伸缩折叠装置远离连接轴的一端与内翼铰接。所述内外翼连接接头与内翼上的内翼耳片、外翼上的外翼耳片分别铰接;内翼耳片与外翼耳片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安装连接轴、伸缩折叠机构的腔室。
工作原理:
伸缩折叠机构作为本装置的驱动机构,两个伸缩折叠装置均与连接轴连接,一个伸缩折叠装置的另外一端与内翼铰接,另外一个伸缩折叠装置的另外一端与外翼铰接;与内翼连接的伸缩折叠机构伸长使得外翼耳片与内外翼连接接头的铰接点的位置升高,带动与外翼铰接的伸缩折叠装置伸长从而带动外翼绕外翼耳片与内外翼连接接头的铰接点旋转,从而实现大角度折叠的目的。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伸缩折叠装置包括与连接轴连接的作动筒,所述作动筒远离连接轴的一端与外翼/内翼铰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伸缩折叠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作动筒与连接轴之间的撑杆;所述撑杆的一端与作动筒铰接,另外一端连接轴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作动筒包括一端与外翼/内翼铰接的筒体、安装在筒体内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远离筒体的一端与撑杆铰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内外翼连接接头的横截面为倒置三角形结构;所述内外翼连接接头的一个顶点与连接轴长方向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内外翼连接接头的其余两个顶点分别设置有连接耳孔;两个连接耳孔分别与内翼耳片、外翼耳片铰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内外翼连接接头为多个且安装在连接轴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机构可保证机翼本身的气动外形,不影响飞机的飞行性能,且折叠角度大,折叠后高度低,占用空间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87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机翼复合材料后缘系统
- 下一篇:一种舰载机机翼折叠口盖的随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