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制静止无功补偿器引起电磁振荡阻尼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99128.4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51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孙昕炜;史华勃;张华;魏巍;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24 | 分类号: | H02J3/24;H02J3/1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胡晓丽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抑制 静止 无功 补偿 引起 电磁振荡 阻尼 控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抑制静止无功补偿器引起电磁振荡阻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阻尼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待优化静止无功补偿器SVC一次电路元件参数数据和电网侧基础资料参数数据,并进行各参数数据初始化;
S2:利用步骤S1获取的所述电网侧基础资料参数数据构建电网系统等值模型,进行电力网络频率相关节点导纳矩阵和从SVC接入点看入的频率相关节点导纳矩阵分析,并将所述电网系统等值模型的等值边界向外部扩展来进行所关心频段内的阻尼特性分析与校验;
S3:利用步骤S1获取的所述待优化静止无功补偿器SVC一次电路元件参数数据构建含SVC控制逻辑的电网系统电磁振荡模型,且SVC控制逻辑采用定电压PI控制和电压反馈的附加阻尼控制,并对含SVC控制逻辑的电网系统的电磁振荡模式的方程进行线性化分析;
S4:利用步骤S2构建的所述电网系统等值模型和步骤S3构建的所述含SVC控制逻辑的电网系统电磁振荡模型进行SVC附加阻尼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S5:根据步骤S4获得的所述SVC附加阻尼控制器的最优参数用于抑制SVC引起交流长线路电磁振荡和快速调节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静止无功补偿器引起电磁振荡阻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的SVC附加阻尼控制器的参数整定的步骤如下:
S41:通过电磁暂态仿真进行SVC电压调节的快速性判别,所述SVC电压调节的快速性判别采用电磁暂态仿真获得时域指标,包括如下步骤:
S411:根据步骤S2确定电磁暂态等值边界,并建立目标网架和SVC的电磁暂态模型;
S412:在给定扰动下,对所述SVC的电磁暂态模型进行电磁暂态仿真;
S413:对步骤S412的电磁暂态仿真获得的电压曲线进行分析,并确定扰动后SVC控制点电压首次达到参考电压95%以内的时间T1;
S42:通过特征值分析进行SVC振荡模式衰减的时间常数获得,所述SVC振荡模式衰减的时间常数采用特征值分析获得频域指标,包括如下步骤:
S421:结合步骤S2确定电磁暂态边界和步骤S3来构建电磁暂态模型;
S422:根据步骤S3计算目标网架的电磁振荡模式,提取振荡频率在10-50Hz之间的模态,选择其中实部σ最大的模态计算衰减时间常数T2;
S423:在参数数据初始化过程中遇到振荡发散模态,进行减小PI环节放大倍数,根据步骤S422重新计算T2;
S43:结合步骤S41获得的T1和步骤S42获得的T2进行SVC附加阻尼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评价分析,所述SVC附加阻尼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评价分析公式采用H=k1T1+k2T2,其中,T1是在给定扰动后,控制点电压首次达到参考电压95%以内的时间,k1是控制点电压恢复时间的目标权重,T2是控制器电磁振荡模式衰减的时间常数,k2是控制器电磁振荡模式衰减时间常数的目标权重;
S44:根据步骤S43获取的所述SVC附加阻尼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评价分析,计算优化目标,调整所述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直至所述优化目标收敛从而获得所述SVC附加阻尼控制器的最优参数,否则返回步骤S4重新搜索更新所述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抑制静止无功补偿器引起电磁振荡阻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4中计算优化目标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并根据步骤S43所述SVC附加阻尼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评价分析的效果评价指标达到最小值点时,所述粒子群优化算法收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912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