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亚甲蓝与超声协同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99346.8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6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许明玲;景姣姣;刘彬;王晓芳;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1/00 | 分类号: | A61K41/00;A61K31/541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金春华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亚甲蓝 超声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协同 低频超声 动力疗法 构效关系 理论支持 研究对象 医药领域 抗肿瘤 声敏剂 增殖 应用 研究 | ||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公开亚甲蓝与超声协同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中的应用。以K562细胞为研究对象,结合低频超声,实验证明亚甲蓝(MB)与超声协同作用后,能够明显的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为声敏剂的构效关系研究提供有力理论支持,并推动声动力疗法(SDT)用于抗肿瘤临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亚甲蓝(MB)与超声协同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声动力疗法因借助于超声的穿透性,对深部肿瘤的治疗无需借助内镜,而且超声治疗装置简单,造价低,穿透性比光辐射更强。由于声动力疗法的不良反应相对小,且具有无创的优点,声动力疗法一经提出立刻受到全世界学者的高度重视。由于该方法对于治疗肿瘤细胞有较强的针对性以及对正常组织的无创伤性,所以对于治疗肿瘤,特别是组织深层肿瘤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寻找更高活性声敏剂是推动声动力疗法广泛用于抗肿瘤临床的关键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亚甲蓝与超声协同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亚甲蓝与超声协同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上述的应用,亚甲蓝作为声敏剂协同超声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上述的应用,所述的超声是:超声频率为40KHz,超声功率450W,超声温度为20℃,超声处理1min。
进一步的,上述的应用,所述的超声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进一步的,上述的应用,亚甲蓝的浓度为12.5μmol/L。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以K562细胞为研究对象,结合低频超声,公开了亚甲蓝(MB)作为声敏剂与超声协同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中的应用,实验证明MB与超声协同作用后,能够更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K562的增殖,其抑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MB或超声,为吩噻嗪类化合物声动力活性以及为更高活性声敏剂的构效关系研究提供有力理论支持,并推动SDT用于抗肿瘤临床。
附图说明
图1为单独超声、单独使用MB、MB与超声协同作用于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亚甲蓝(MB)与超声协同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中的应用
将K562细胞株接种于含15%胎牛血清、1%双抗的RPMI1640培养基中,在37℃、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实验所用为对数生长期细胞。
取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离心后弃掉上清液,取培养基3ml吹悬细胞。将细胞悬液随机分为空白组、单纯超声组、单纯药物组和超声结合药物组,每组细胞悬液最终密度为5×104cells/ml。在无菌条件下,单纯药物组和超声结合药物组细胞悬液分别分装至5mlEP管中,用培养基稀释药物浓度至12.5μmol/L,并用此含药培养基稀释细胞,得到适量密度为5×104cells/ml的细胞悬液;空白组和单纯超声组细胞悬液同样分别装至5ml EP管中,用培养基稀释细胞,得到适量密度为5×104cells/ml的细胞悬液。以上四组细胞均避光孵育30min。将超声组和超声结合药物组进行超声处理1min,超声时EP管用封口膜密封。超声结束后,于无菌条件下将上述各组细胞接种至9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200μl,每组设置4个复孔。置于培养箱中孵育24h后,每孔加20μl MTT后,将96孔细胞培养板置于培养箱中继续孵育4h。离心去除上清液,每孔加人150μl的DMSO,振荡8min后于酶标仪测定波长490nm测定各孔的吸光值(OD值),采用公式(1)计算肿瘤细胞抑制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大学,未经辽宁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93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