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静电耐油用复合材料组合物及抗静电耐油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石油储存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99470.4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5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摆音娜;张赪;李蕾;张清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石化高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3/08;C08L55/02;C08K5/20;C08K5/06;C08K5/18;C08K5/134;C08K7/14;C08K13/04;C08J5/18;B29D7/01;B32B27/32;B32B27/08;B32B2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严政;刘依云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静电 耐油用 复合材料 组合 复合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石油 储存 容器 | ||
1.一种抗静电耐油用复合材料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复合材料A、材料B和复合材料C;
其中,复合材料A包括100重量份的A1、20-50重量份的A2、3-10重量份的A3、0.2-0.5重量份的抗静电剂、20-35重量份的阻燃剂、0.1-0.2重量份的抗氧剂和10-19重量份的玻璃纤维;
其中,材料B选自乙烯-乙烯醇的无规共聚物、聚酰胺、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复合材料C包括100重量份的C1、20-50重量份的C2、10-30重量份的填料、0.2-0.5重量份的抗静电剂、1-35重量份的阻燃剂、0.1-0.2重量份的抗氧剂和10-19重量份的玻璃纤维;
其中,A1为第一低密度聚乙烯,分子量为10万-20万,2.16kg载荷下190℃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2-5g/10min,结晶度为40-60%;
A2为第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分子量为10万-20万,2.16kg载荷下190℃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5g/10min,结晶度为40-60%;
A3为马来酸酐接枝聚合物,分子量为15万-30万,2.16kg载荷下190℃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10g/10min,熔点为110-135℃,接枝率为0.5-5%;
C1为第二低密度聚乙烯,分子量为10万-20万,2.16kg载荷下190℃的熔体流动速率为5-10g/10min,结晶度为40-60%;
C2为第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分子量10万-20万,2.16kg载荷下190℃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2-5g/10min,结晶度为40-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填料选自碳黑、金属粉末和金属氧化物粉末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抗静电剂选自胺的衍生物、季铵盐、磷酸酯和硫酸酯聚乙二醇的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N,N-(羟乙基)硬酯酰胺、N,N-二甲基月桂酰胺、N,N-二甲基硬酯酰胺和磷酸二月桂酯钙盐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阻燃剂选自磷酸三(1,3-二氯丙基)酯、聚磷酸铵、八溴醚、磷酸三苯酯、六溴环十二烷、三聚氰胺聚磷酸盐、硼酸锌和十溴二苯乙烷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八溴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抗氧剂选自芳香胺类、酚类、亚磷酸酯类、硫醚类和氨基苯酚类抗氧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抗氧剂为复合抗氧剂,优选为胺类抗氧剂和酚类抗氧剂的复合抗氧剂,其中,复合抗氧剂中胺类抗氧剂和酚类抗氧剂的重量比为1:(0.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玻璃纤维为无碱玻璃纤维;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的平均直径为8-20μm,长度为0.2-0.5mm。
7.一种抗静电耐油复合薄膜,该薄膜由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通过成型加工制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其中,所述薄膜包括外层、中层和内层三层结构,其中,外层由复合材料A制得,中层由材料B制得,内层由复合材料C制得;
其中,外层、中层和内层的厚度比为1:(0.3-1):(1-1.5)。
9.一种抗静电耐油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包含的复合材料A和复合材料C各自混合均匀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分别进行挤出造粒得母料a和母料c;再将母料a、所述组合物包含的材料B和母料c加入三层共挤吹膜机中进行薄膜成型,其中,熔体压力为3-35bar,挤出速度为5-30rpm。
10.一种由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抗静电耐油复合薄膜制成的石油储存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石化高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石化高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947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三馏分选择性液相加氢的方法
- 下一篇:空调控制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