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用住宅空气环境健康风险预警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1025.7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39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哲;周敏;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50/30 | 分类号: | G16H50/30;G08B2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田英楠;侯永帅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用 住宅 空气 环境 健康 风险 预警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家用住宅空气环境健康风险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室内不同功能房间的环境监测参数、用户在室内不同功能房间的暴露行为数据;所述不同功能房间包括居室、卧室、厨房和卫生间;
根据所述环境监测参数和暴露行为数据,绘制出用户在不同功能房间暴露期间不同类型空气污染物暴露浓度曲线,所述暴露行为数据包括用户在该功能房间的进出时刻和停留时间;计算不同类型空气污染物的单次暴露浓度、日均暴露浓度和长期暴露浓度,得到暴露浓度计算结果,具体包括:
计算用户在该功能房间一次进出时间段内不同类型空气污染物的平均暴露浓度,得到单次暴露浓度;
计算不同类型污染物单日所有单次暴露浓度的均值得到日均暴露浓度;
计算预设时间段内的不同类型污染物日均暴露浓度的均值得到长期暴露浓度;
根据所述暴露浓度计算结果,对急性暴露风险和长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并将所述环境监测参数、暴露行为数据、暴露浓度曲线和评估预警结果推送给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急性暴露风险和长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具体包括:将所述单次暴露浓度或日均暴露浓度与对应的急性暴露剂量参考值比对,若所述单次暴露浓度或日均暴露浓度不超过急性暴露剂量参考值,则不存在急性暴露风险,否则存在急性暴露风险;
将长期暴露浓度与长期暴露剂量参考值比对,若长期暴露浓度不超过长期暴露剂量参考值,则不存在长期暴露风险,否则存在长期暴露风险;
若存在急性暴露风险或长期暴露风险,则生成预警信息,并推送至用户,否则不生成预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集用户的生理参数;将所述生理参数实时上传至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将所述生理参数及生理参数存在异常时对应的不同类型空气污染物暴露浓度推送给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生理参数实时上传云服务器后,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所述生理参数进行健康状态评估,并将健康状态以及与上传生理参数时刻对应的各类型空气污染物的单次暴露浓度、单日暴露浓度、长期暴露浓度推送给用户。
5.一种家用住宅空气环境健康风险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环境参数监测设备、室内人员识别及定位模块、云服务器和用户终端;
所述环境参数监测设备用于获取用户室内不同功能房间的环境监测参数;所述不同功能房间包括居室、卧室、厨房和卫生间;
所述室内人员识别及定位模块用于实时记录用户在室内不同功能房间的暴露行为数据;
所述环境参数监测设备、室内人员识别及定位模块分别将环境监测参数、暴露行为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并分类存储;
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所述环境监测参数和暴露行为数据,绘制出用户在不同功能房间暴露期间不同类型空气污染物暴露浓度曲线,所述暴露行为数据包括用户在该功能房间的进出时刻和停留时间;计算不同类型空气污染物的单次暴露浓度、日均暴露浓度和长期暴露浓度,得到暴露浓度计算结果,具体包括:
计算用户在该功能房间一次进出时间段内不同类型空气污染物的平均暴露浓度,得到单次暴露浓度;
计算不同类型污染物单日所有单次暴露浓度的均值得到日均暴露浓度;
计算预设时间段内的不同类型污染物日均暴露浓度的均值得到长期暴露浓度;
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所述暴露浓度计算结果,对急性暴露风险和长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并将所述环境监测参数、暴露行为数据、暴露浓度曲线和评估预警结果推送给用户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云服务器对急性暴露风险和长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具体包括:将所述单次暴露浓度或日均暴露浓度与对应的急性暴露剂量参考值比对,若所述单次暴露浓度或日均暴露浓度不超过急性暴露剂量参考值,则不存在急性暴露风险,否则存在急性暴露风险;
将长期暴露浓度与长期暴露剂量参考值比对,若长期暴露浓度不超过长期暴露剂量参考值,则不存在长期暴露风险,否则存在长期暴露风险;
若存在急性暴露风险或长期暴露风险,则生成预警信息,并推送至用户,否则不生成预警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102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