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保温型结构陶粒混凝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01040.1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0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华;杨杰;邵光昂;杨飞;陈羲;刘健;陈传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方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63 | 代理人: | 高正航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粒 级配 结构陶粒 保温型 砂浆 堆积 混凝土 重量份 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低导热系数 粉煤灰 蓄热性能 灌浆 大粒径 低导热 减水剂 密实性 小粒径 增稠剂 中粒径 矿粉 水泥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保温型结构陶粒混凝土,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不能实现低导热和高抗压强度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强保温型结构陶粒混凝土,包括砂浆和预先堆积的级配陶粒,砂浆灌浆到预先堆积的级配陶粒形成混合,级配陶粒为650~800重量份,砂浆包括以下成分的重量份:砂:300~500;矿粉:40~80;粉煤灰:110~180;减水剂:3.0~8.0;增稠剂:1.0~2.0;水泥:130~180;水:75~170;所述级配陶粒由大粒径陶粒、中粒径陶粒和小粒径陶粒混合而成。能够实现低导热系数的效果且堆积密实性好,也能够保证具有较好的蓄热性能和兼具高抗压强度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保温型结构陶粒混凝土,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陶粒混凝土是以陶粒代替石子作为骨料的混凝土材料。由于陶粒混凝土其具有干表观密度为1000~1900kg/m3之间,能够有效的降低自重,可减少基础荷载,因而可使整个建筑物自重减轻。另一方面,采用的陶粒骨料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其保温隔热性能相对较好,作为建筑材料可改善房间的保温隔热性能,不仅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但是,由于陶粒混凝土中以陶粒为骨料,且现有的基本上均是直接将陶粒与其他的混凝土原料一并混合搅拌均匀形成相应的混凝土,其陶粒与陶粒之间不可能会形成紧密堆积的结构特性,相当于陶粒与陶粒之间会形成较大的间隔空隙,而陶粒混凝土中添加的其它细集料和粉料,就会填充到陶粒与陶粒之间的间隙空隙中,这些细集料和粉料的导热系数要高于陶粒的导热系数,这就增大了陶粒混凝土的整体导热系数,使其在保温性能方面降低。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8147838A)公开了一种陶粒混凝土,按重量计,水泥50~60份、粉煤灰3-10份、矿渣10~20份、钢渣60~80份、陶粒50~60份、保水剂0.05~0.15份、减水剂0.1~0.2份和水20~25。虽然,该陶料混凝土具有较低的密度,整体重量减轻30%左右,但是,由于其陶粒基本上采用单级的粒径分配,且是直接将水泥、沙、粉煤灰、陶粒和发泡剂等原料全部一起混合后形成的混凝土,其陶粒与陶粒间的间隔空隙就会较大,填充的原料系数较高,就会导致保温和蓄热性能变差,同时,从其性能结果也可以看出其在导热系数方面的性能只能达到0.4W/m.K,其并不能很好的实现兼具低导热系数的问题,且其蓄热系数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强保温型结构陶粒混凝土,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降低导热系数和兼具高抗压强度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强保温型结构陶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该结构陶粒混凝土包括砂浆和预先堆积的级配陶粒,所述砂浆灌浆到级配陶粒形成混合,所述级配陶粒为650~800重量份,所述砂浆包括以下成分的重量份:
砂:300~500;矿粉:40~80;粉煤灰:110~180;减水剂:3.0~8.0;增稠剂:1.0~2.0;水泥:130~180;水:75~170;
所述级配陶粒由大粒径陶粒、中粒径陶粒和小粒径陶粒混合而成,所述大粒径陶粒的粒径为9.0mm~20mm,中粒径陶粒的粒径为5.0mm~9.0mm,小粒径陶粒的粒径为3.0mm~5.0mm,且所述大粒径陶粒:中粒径陶粒:小粒径陶粒的质量比为1.0:2.0~3.0:6.0~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方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方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10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