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持式搅拌机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1044.X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1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刘杰;罗高超;陈兴华;袁伟春;张三欢;张炳才;陈登果;尤兵;涂新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鑫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43/10 | 分类号: | A47J4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搅拌机 生产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持式搅拌机生产线,包括多位置自动激光打标机、组装电机与PCB、电机PCB组件装入机身、压电机扣位装置、电机物料架、PCB物料架、倍速链、按键组装机器人、连接头安装装置、自动锁压线码螺钉装置、上盖安装装置、自动拔电位器安装装置、旋钮安装装置、耐压/球压/功率检测装置、自动装箱机器人、自动贴标机和码垛机器人,本发明一种手持式搅拌机生产线,该生产线是产品组装平台化,可兼容多种系列的手持式搅拌机的组装,测试及包装,产线换产迅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搅拌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手持式搅拌机生产线。
背景技术
传统搅拌机生产线采用大量的工人进行装配测试,多个人工工位的劳动强度大、装配效率较低。测试岗位分成多人工多工位,做着重复机械的工作,且测试数据不能有效分析问题。包装段采用人工贴标人工码垛,劳动强度大,操作人员一直做的重复机械的工作。传统生产线上的传统图案打标由一台打标机完成三个图标的雕刻,人工需要三个不同的治具进行三次产品装夹,完成打标,效率低下,传统测试是三个工人完成不同的测试项目,依次完成之后传递给下一工位,每个工位工人做出测试结果判定,传统绞肉杯和搅拌头的装配全部采用人工完成,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单调强度高,产品的质量及一致性都很难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搅拌机生产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采用大量的工人进行装配测试,多个人工工位的劳动强度大、装配效率较低,测试岗位分成多人工多工位,做着重复机械的工作,且测试数据不能有效分析问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持式搅拌机生产线,包括多位置自动激光打标机、组装电机与PCB、电机PCB组件装入机身、压电机扣位装置、电机物料架、PCB物料架、倍速链、按键组装机器人、连接头安装装置、自动锁压线码螺钉装置、上盖安装装置、自动拔电位器安装装置、旋钮安装装置、耐压/球压/功率检测装置、自动装箱机器人、自动贴标机和码垛机器人,所述多位置自动激光打标机、压电机扣位装置、按键组装机器人和连接头安装装置均位于倍速链的一侧,且所述电机物料架、PCB物料架、自动锁压线码螺钉装置、上盖安装装置、自动拔电位器安装装置和旋钮安装装置均位于倍速链的另一侧,所述倍速链的一端与耐压/球压/功率检测装置一侧连接,所述耐压/球压/功率检测装置的另一侧与开箱机一侧连接,且所述开箱机的另一侧与封箱机一侧连接,且所述封箱机的另一侧与自动装箱机器人一侧连接,所述自动装箱机器人的另一侧通过套袋热缩机与自动贴标机一侧连接,所述自动贴标机的另一侧通过倍速链与码垛机器人连接,所述码垛机器人的一侧设有绞肉杯自动组装设备和搅拌头自动组装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多位置自动激光打标机包括焦距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激光器、整体分度转盘、单体分度旋转机构和第一支架,所述焦距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激光器、整体分度转盘、单体分度旋转机构均设置在第一支架上,且所述整体分度转盘的底部与单体分度旋转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激光器的一侧与焦距调节机构连接,且所述激光器的另一侧与高度调节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耐压/球压/功率检测装置包括功率测试仪、搅拌机、耐压测试仪、启动按钮和第二支架,所述功率测试仪和耐压测试仪均设置在第二支架的顶部,所述启动按钮的一侧与搅拌机的一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绞肉杯自动组装设备包括自动下线工位、控制柜、自动装齿轮组件机构、自动供给润滑油机构、上盖锁螺钉机构、自动装内齿轮机构、杯盖二次定位机构、上料工位和自动装上盖机构,所述自动下线工位、自动装齿轮组件机构、自动供给润滑油机构、上盖锁螺钉机构、自动装内齿轮机构、杯盖二次定位机构、上料工位和自动装上盖机构均设置在控制柜上,所述自动装齿轮组件机构、上盖锁螺钉机构和自动装上盖机构均位于自动下线工位一侧。
进一步的,搅拌头自动组装设备包括自动下线工位、控制柜、自动装齿轮组件机构、自动供给润滑油机构、上盖锁螺钉机构、自动装内齿轮机构、搅拌头盖二次定位机构、上料工位和自动装上盖机构,所述自动下线工位、搅拌头盖二次定位机构和上料工位均位于自动下线工位的另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鑫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鑫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10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