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桑枝为原料的杏鲍菇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02318.7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2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饶自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富饶(天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40;A01G18/2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10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01827 天津市宝坻区方***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培养基 杏鲍菇培养 桑枝 培养基配置 生物转化率 子实体生长 出菇管理 菌丝长势 菌丝培养 菌丝生长 营养需求 传统的 棉籽壳 杏鲍菇 杂木屑 灭菌 采收 氮源 接种 发育 | ||
一种以桑枝为原料的杏鲍菇培养方法,其步骤为:(1)培养基配置;(2)培养基灭菌;(3)接种;(4)菌丝培养;(5)出菇管理;(6)采收。本发明的杏鲍菇培养基具有丰富的碳源和氮源,能够满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后期出菌丝长势强、菇产量与生物转化率高,优于传统的棉籽壳与杂木屑培养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以桑枝为原料的杏鲍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属散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是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能烹饪出几十道美味佳肴。杏鲍菇营养丰富,杏鲍菇富含总量为15.85%的氨基酸17种,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为6.65%;杏鲍菇干菇中蛋白质含量为20%,粗纤维含量为13.28%,粗脂肪含量为3.5%,还富含多种矿物质。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极受人们喜爱,市场价格比平菇高3~5倍。目前杏鲍菇主要以传统方式生产,产量低而不稳,生产栽培方法受季节、设施、环境条件的影响,营养失衡造成菌种成活率低,菌丝易老化,引起菌种变异,影响后期杏鲍菇的生长,甚至造成杏鲍菇的减产,品质下降等严重后果,且大部分杏鲍菇的栽培料的配料多不科学、营养结构不合理,导致杏鲍菇菌丝生长慢,且栽培料的成本高,经济效益不佳;当前资源短缺,废弃物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桑树夏伐后的桑枝进行杏鲍菇的培养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以桑枝为原料的杏鲍菇培养方法,其步骤为:
(1)培养基配置:将桑枝粉、棉籽壳、麦麸、玉米粉、菜籽饼、石膏、红糖、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均匀混合;
(2)培养基灭菌:将均匀混合好的培养基装入培养袋中,装实后用封口套盖封好培养袋口,培养袋送入高压灭菌锅内进行高温灭菌,温度控制在120℃~130℃,灭菌消毒2h;
(3)接种:消毒后的培养袋温度降至20℃~30℃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
(4)菌丝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袋移入培养室,进行发菌培养,培养室的温度为20℃~25℃,培养室每天开窗通风一次,每次1h,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每周翻堆一次,及时清除被污染的菌棒,并用气雾消毒剂消毒一次;
(5)出菇管理:经过20~30d的菌丝培养,当菌丝长满培养袋五分之四时即可解开袋口,把培养袋袋口翻转至培养基表面,增加氧气量,之后喷水保湿,促进出菇,期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95%,每周用气雾消毒剂消毒一次,并通风;
(6)采收:当杏鲍菇长至7~10cm,杏鲍菇子实体的菌盖平展,中间下凹,表面稍有绒毛,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收适期。
所述的步骤(1)中培养基配置中各成分的重量比为:桑枝粉50%~70%、棉籽壳8%~20%、麦麸10%~20%、玉米粉5%~10%、菜籽饼3%~5%、石膏1%~3%、红糖0.5%~1%、磷酸二氢钾0.4%~0.8%和硫酸镁0.1%~0.2%。
所述的步骤(2)中培养基灭菌,将均匀混合好的培养基装入培养袋中,装实后用封口套盖封好培养袋口,培养袋送入高压灭菌锅内进行高温灭菌,温度控制在120℃,灭菌消毒2h。
所述的步骤(3)中接种:消毒后的培养袋温度降至25℃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
所述的步骤(4)菌丝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袋移入培养室,进行发菌培养,培养室的温度为25℃,培养室每天开窗通风一次,每次1h,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每周翻堆一次,及时清除被污染的菌棒,并用气雾消毒剂消毒一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富饶(天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永富饶(天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23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