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避难硐室用防漏气的门体安装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02361.3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8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清;郭军业;蒋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6B5/10 | 分类号: | E06B5/10;E06B3/70;E06B7/16;E05C9/10;E05C9/0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门 避难硐室 门体安装 防漏气 连接杆 滑槽 墙体 内部设置 连接轴 密封垫 内表面 支撑盘 把手 橡胶密封垫 方便开合 紧密贴合 隔热层 密封性 上端 逃生 位块 下端 转轴 避难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难硐室用防漏气的门体安装结构,包括墙体、把手、滑槽和密封垫,所述墙体的内表面设置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护门,并且防护门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把手设置在连接杆的外表面,且连接杆的上端设置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滑槽开设在防护门的内表面,且滑槽的内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密封垫设置在墙体的外表面,所述防护门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层。该避难硐室用防漏气的门体安装结构,设置有方便开合的防护门,让使用者的操作更加的简便,增加了使用者避难时的逃生时间,配合与防护门紧密贴合的橡胶密封垫,提高了该防护门的密封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避难硐室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避难硐室用防漏气的门体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避难硐室是利用工作地点的临时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在事故发生前修建的避难场所,正确地选择修建临时避难硐室的地点,往往能对受难人员发挥很好的救护作用,而避难硐室中最重要的就是门体部分。
现有的避难硐室用门体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其密封性较差,由于井下发生事故时在密闭空间内会残存大量的有害气体,很容易让气体泄露进避难硐室内被工人不慎吸入,且现有的避难硐室用门体的开合比较麻烦,无法让使用者便捷的打开,并且现有的避难硐室用门体隔热性较差,无法阻止井下突发火灾时产生的高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难硐室用防漏气的门体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密封性较差,无法让使用者便捷的打开,进而减少了使用者的逃生时间,隔热性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难硐室用防漏气的门体安装结构,包括墙体、把手、滑槽和密封垫,所述墙体的内表面设置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护门,并且防护门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把手设置在连接杆的外表面,且连接杆的上端设置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动杆,并且活动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活动块,且活动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墙体的内表面开设有容置槽,且容置槽的内部设置有磁铁,所述滑槽开设在防护门的内表面,且滑槽的内侧设置有限位块,并且限位块与活动块相连接,所述密封垫设置在墙体的外表面,所述防护门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层。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关于支撑盘的中心点对称设置有2个,且活动杆与支撑盘为转动连接,并且活动杆通过第二转轴与活动块构成可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通过容置槽与墙体构成卡合结构,且固定杆的长度小于支撑盘的半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在活动块的外表面等间距设置有4个,且固定杆的末端为铁块材质,并且固定杆与磁铁为磁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与活动块为一体化结构,且限位块通过滑槽与防护门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密封垫为“L”型结构,且密封垫为橡胶材质,并且密封垫的外表面与防护门的内表面相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避难硐室用防漏气的门体安装结构,
1.设置有方便开合的防护门,使用者施力转动与支撑盘连接的把手,即可让卡合在墙体内的固定杆脱离固定,进而让使用者打开防护门来进行避难,让使用者的开合操作更加的简便,增加了使用者避难时的逃生时间,提高了整体装置的使用效率;
2.设置有与防护门紧密贴合的橡胶密封垫,当防护门关闭时,门框将会向内挤压“L”型的橡胶密封垫,从而使防护门与墙体紧密的贴合在一起,进而起到密封的作用,有效的抵御外界有毒气体的侵入,保证了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3.防护门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内均匀的填充有传热系数较低的隔热棉材料,对外界的高温烟气起到了良好的隔绝作用,能稳定的抵御井下突发火灾时产生的高温,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23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度人防门
- 下一篇:一种固定门槛人防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