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老化的ABS和PVC混合塑料配方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05377.X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4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谢岳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岳贤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27/06;C08K13/04;C08K5/098;C08K3/26;C08K7/14;C08K3/22 |
代理公司: | 汕头兴邦华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547 | 代理人: | 张树峰;聂文文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头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塑料 老化 配方 聚氯乙烯 耐化学腐蚀 碳酸钙 表面硬度 玻璃纤维 耐热性能 氧化铝粉 硬脂酸锌 有机纤维 苯乙烯 丙烯腈 丁二烯 高弹性 抗氧剂 耐热剂 稳定剂 增韧剂 增塑剂 重量份 钛白粉 阻燃 制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老化的ABS和PVC混合塑料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丙烯腈(A)30‑50份、丁二烯(B)20‑30份、苯乙烯(S)25‑35份、聚氯乙烯(PVC)30‑35份、抗氧剂5‑10份、硬脂酸锌4‑11份、碳酸钙3‑9份、增韧剂2‑8份、玻璃纤维5‑10份、有机纤维10‑15份、稳定剂4‑8份、增塑剂3‑7份、钛白粉2‑8份、氧化铝粉4‑11份、耐热剂2‑6份。本发明制得混合塑料提高了耐化学腐蚀、耐热性能,并有一定的表面硬度,具有高弹性和韧性,同时具有阻燃和耐老化的特性,制备方法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塑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老化的ABS和PVC混合塑料配方。
背景技术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macromolecules),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是指尚未和各种添加剂混合的高分子化合物。树脂这一名词最初是由动植物分泌出的脂质而得名,如松香、虫胶等。树脂约占塑料总重量的40%~100%。塑料的基本性能主要决定于树脂的本性,但添加剂也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塑料基本上是由合成树脂所组成,不含或少含添加剂,如有机玻璃、聚苯乙烯等,现在的塑料大多耐老化性能、韧性、强度较差,满足不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耐老化的ABS和PVC混合塑料配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老化的ABS和PVC混合塑料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丙烯腈(A)30-50份、丁二烯(B)20-30份、苯乙烯(S)25-35份、聚氯乙烯(PVC)30-35份、抗氧剂5-10份、硬脂酸锌4-11份、碳酸钙3-9份、增韧剂2-8份、玻璃纤维5-10份、有机纤维10-15份、稳定剂4-8份、增塑剂3-7份、钛白粉2-8份、氧化铝粉4-11份、耐热剂2-6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配比对依次对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聚氯乙烯(PVC)、抗氧剂、硬脂酸锌、碳酸钙、增韧剂、玻璃纤维、有机纤维、稳定剂、增塑剂、钛白粉、氧化铝粉、耐热剂进行称量;
S2:将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聚氯乙烯(PVC)依次放进搅拌设备内进行搅拌混合,搅拌时间为20-30min,搅拌设备转速为800-1000r/min,然后依次加入抗氧剂、硬脂酸锌、碳酸钙、增韧剂、玻璃纤维、有机纤维、稳定剂、增塑剂、钛白粉、氧化铝粉、耐热剂,继续搅拌混合30-40min,制得原料混合物;
S3:将S2中所述的原料混合物放进造粒机中进行造粒,造粒完成后对颗粒进行加热,温度为200-220℃,制得熔体,将熔体注射到模具内,注射压力为80-140MPa,冷却成型,开模,得到坯料,对坯料进行机械加工,制得耐老化的ABS和PVC混合塑料。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丙烯腈(A)31-49份、丁二烯(B)21-29份、苯乙烯(S)26-34份、聚氯乙烯(PVC)31-34份、抗氧剂6-9份、硬脂酸锌5-10份、碳酸钙4-8份、增韧剂3-7份、玻璃纤维6-9份、有机纤维11-14份、稳定剂5-7份、增塑剂4-6份、钛白粉3-7份、氧化铝粉5-10份、耐热剂3-5份。
优选的,所述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聚氯乙烯(PVC)、抗氧剂、硬脂酸锌、碳酸钙、增韧剂的重量比为31-49:21-29:26-34:31-34:6-9:5-10:4-8:3-7。
优选的,所述玻璃纤维、有机纤维、稳定剂、增塑剂、钛白粉、氧化铝粉、耐热剂的重量比为6-9:11-14:5-7:4-6:3-7:5-10: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岳贤,未经谢岳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53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