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水解干混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06453.9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7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丽;邵妃;程坚;董亿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法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199 | 分类号: | C08G63/199;C08G63/20;C08G63/85;C09D5/03;C09D16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姚宇吉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混粉末涂料 配方 聚酯树脂 耐水解 制备 对苯二甲酸 固化促进剂 酯化催化剂 沸水 起泡 病态现象 粉末涂料 抗氧化剂 耐水解剂 涂层表面 新戊二醇 丙二醇 封端剂 质量份 掉粉 丁基 涂膜 乙基 剥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水解干混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配方,按照质量份数包括:20‑50份新戊二醇,1‑10份2‑乙基‑2‑丁基‑1,3丙二醇,30‑40份对苯二甲酸,11‑78份封端剂,0.01‑0.1份酯化催化剂,0.01‑1份固化促进剂,0.01‑1.5份抗氧化剂,0.01‑1份耐水解剂;采用本发明的配方和方法制备出的粉末涂料即使是双组分经过沸水后,涂层表面完好,无起泡、开裂、剥落、掉粉、明显失光等涂膜病态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料领域,特别是一种耐水解干混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低光粉末涂料多以户内混合型为主,在消光剂的配合下,可以做到众多不同程度的光泽。而户外聚酯粉末涂料由于消光剂对其反应体系作用有限,很难与消光剂一起挤出制备低光粉末涂料。
目前户外低光粉末涂料主要是靠两种不同反应活性的粉末涂料进行干混消光,利用两组分固化速率的差异实现微观上的粗糙表面从而消光,无需添加消光助剂即可获得18-45%的光泽。
聚酯树脂分子中由于酯键的存在,在水的环境下有水解的趋势,导致聚酯树脂制成粉末涂料在耐水性稳定性方面略显不足。特别是双组份中的慢组分聚酯树脂更不耐水煮,市场需要一种耐水煮的粉末涂料,本发明解决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水解干混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即使是双组分干混粉末涂料经过沸水后,涂层表面完好,无起泡、开裂、剥落、掉粉、明显失光等涂膜病态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耐水解干混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配方,按照质量份数包括:20-50份新戊二醇,1-10份2-乙基-2-丁基-1,3丙二醇,30-40份对苯二甲酸,11-78份封端剂,0.01-0.1份酯化催化剂,0.01-1份固化促进剂,0.01-1份抗氧化剂,0.01-1份耐水解剂。
前述的一种耐水解干混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配方,按照质量份数包括:20-40份新戊二醇,1-10份1,4-环己烷二甲醇,1-10份2-乙基-2-丁基-1,3丙二醇,30-40份对苯二甲酸,11-62份低酸值聚酯树脂的封端剂,0.01-0.1份酯化催化剂,0.05-0.0525份固化促进剂,0.01-1.5份抗氧化剂,0.01-1份耐水解剂。
前述的一种耐水解干混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配方,按照质量份数包括:20-50份新戊二醇,0-10份三羟甲基丙烷,1-10份2-乙基-2-丁基-1,3丙二醇,30-40份对苯二甲酸,11-78份高酸值聚酯树脂的封端剂,0.01-0.1份酯化催化剂,0.01-1固化促进剂,0.01-1.5份抗氧化剂,0.01-1份耐水解剂。
前述的一种耐水解干混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配方,
低酸值聚酯树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20-40份新戊二醇,1-10份1,4-环己烷二甲醇,1-10份2-乙基-2-丁基-1,3丙二醇,30-40份对苯二甲酸,11-62份低酸值聚酯树脂的封端剂,0.01-0.1份酯化催化剂,0.05-0.0525份固化促进剂,0.01-1.5份抗氧化剂,0.01-1份耐水解剂;
高酸值聚酯树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20-50份新戊二醇,0-10份三羟甲基丙烷,1-10份2-乙基-2-丁基-1,3丙二醇,30-40份对苯二甲酸,11-78份高酸值聚酯树脂的封端剂,0.01-0.1份酯化催化剂,0.01-1份固化促进剂,0.01-1.5份抗氧化剂,0.01-1份耐水解剂。
前述的一种耐水解干混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配方,低酸值聚酯树脂的封端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4-25份间苯二甲酸;1-10.5份己二酸;0-6份1,4环己烷二甲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法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法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64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