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信息建立油/气藏模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7706.4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5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耳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50 | 分类号: | G01V1/50;G01V1/3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地质 地球物理 信息 建立 模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信息建立油/气藏模式的方法,涉及石油与天然气勘探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地质资料、地震解释、地震正演和地震反演有机整合,而不是简单地利用地震解释和地震反演等方法获取的结果进行井间对比,而是综合有限的地质资料和地震反射资料,开展地震正演研究,建立与地震反射总体匹配的地质模型,避免由于地震资料多解性可能导致的井间预测结果的不准确或不合理,从而建立更为合理的油/气藏剖面,提高油/气藏剖面的准确度,更好地指导后期井位部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与天然气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信息建立油/气藏模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编制油/气藏剖面是分析油/气藏类型、成因、油气分布规律的关键环节,是建立油气成藏模式的基础。由于受资料掌握情况、研究区差异和研究者技术手段等方面的限制,在编制油/气藏剖面的过程中,基本都是从已知钻井资料出发,首先编制砂体连通剖面,然后综合录井、试油/气、测井解释和实际生产资料将油气层段标注于连井砂体剖面中,最终形成油/气藏剖面。
但是,井下地质资料具有纵向和横向不连续的缺陷,而地球物理资料受地震资料信噪比、分辨率的影响也存在多解性。单纯利用地质资料编制油/气藏剖面,井间或无井区缺少可信的证据;同时,砂体连通性、断层或不整合面等运移通道只能通过推测或早期地质认识,井间预测效果差。利用地震反射特征、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等技术手段虽然可以提供砂体或储层、断层等的发育情况,但受地震资料品质和地质模型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影响,地震解释结果存在多解性,所以不能将地震解释结果简单地用于油/气藏剖面的编制。单纯依靠钻井资料无法准确揭示砂体叠置样式和连通性、断裂、不整合面等地质要素,井间和无井区只能推测,受人为因素影响大,所以,就需要一种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信息建立油/气藏模式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信息建立油/气藏模式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信息建立油/气藏模式的方法,包括:
步骤一、采集录井数据、试油/气数据和测井解释数据,并整理得到目的层内含油/气性数据;
步骤二、利用已有钻井数据,建立连井剖面,将所述步骤一中各井目的层含油/气情况标注于连井剖面各对应的钻井中,建立与连井剖面对应的地震解释剖面,参考地震解释提供的构造和地层解释结果,将地层和构造发育数据融入连井剖面中,初步建立油/气藏剖面的地层格架;
步骤三:开展地震正演研究,观察所述步骤二中与油/气藏剖面对应的地震解释剖面,分析各种地震反射特征,建立与地震解释剖面对应的地质模型,利用所述地质模型模拟地震反射信号,将正演形成的模拟地震剖面与已知地震解释剖面对比,筛选出与已知地震解释剖面相似性最好的模拟地震剖面,初步将该模拟地震剖面对应的地质模型确定为所述步骤二中油/气藏剖面的解释结果;
步骤四:开展地震反演工作,进行砂体预测和烃类检测,利用生成的地震反演数据体建立与所述步骤二中连井剖面和地震解释剖面对应的反演剖面,获取砂体发育情况、砂体连通性、油/气层发育情况和油/气层连通性数据;
步骤五:从地质背景出发,综合所述步骤一获得的目的层内含油/气性数据、所述步骤二建立的油/气藏剖面的地层格架、所述步骤三和所述步骤四获得的砂体发育情况、砂体连通性、油/气层发育情况和油/气层连通性数据,将多种资料相互验证,完成砂体对比,建立砂体解释剖面,最终建立油/气藏剖面。
较佳地,所述步骤一中的所述录井数据为含油性的含油级别,所述试油/气数据为目的层日产油/气数据和日产水数据;所述测井解释数据为油/气层、含油/气水层、含水油/气层、水层和干层的数据。
较佳地,所述步骤三中的所述地质模型包括砂体连通性模型、输导体系模型和流体替换模型,所述解释结果包括井间砂体发育情况、砂体连通性、油/气层发育情况和油/气层连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77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