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探针及其制备及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荧光成像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7749.2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5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唐本忠;郑磊;司徒博;高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主分类号: | C07C221/00 | 分类号: | C07C221/00;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智英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探针 及其 制备 动脉粥样硬化 成像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荧光材料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荧光探针及其制备及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荧光成像中的应用。所述荧光探针结构为式I。本发明还公开了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荧光探针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荧光成像剂,特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小沟槽区域红色荧光成像剂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脂滴绿色荧光成像剂。同时本发明的荧光探针还可用于细胞内脂滴荧光成像剂,形成绿色荧光。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在油相和水相具有不同发光颜色;而且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具有活细胞穿透速率快、信噪比高、细胞毒性小、近红外区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荧光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形成激基缔合物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荧光成像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脂滴是脂类分子的贮存场所,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例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脂滴的含量明显增加。为了揭示脂滴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分布及生理意义,迫切需要开发在油相和水相具有不同发光颜色的荧光探针。另外,针对动脉粥状斑块成像的荧光探针,需克服传统荧光材料的聚集猝灭发光的缺陷,还需具有大的近红外双光子吸收截面值,从而通过双光子激发荧光成像,有效降低背景噪音,提高深层穿透能力和成像分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油相和水相具有不同发光颜色的荧光探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荧光探针的应用。所述荧光探针用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荧光成像剂或细胞内脂滴荧光成像剂。利用该探针实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小沟槽区域的红色荧光成像;同时利用该探针实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脂滴特异性的单光子和双光子激发的绿色荧光成像。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荧光探针,其结构为式I:
其中R1为氢、卤素、氰基、硝基、羟基、C1-8烷基、C1-8烷基氧基(R-O-,R为烷基)、C1-8烷基硫基((R-S-,R为烷基));R2为氢、卤素、氰基、C1-6烷基、芳基、杂芳基;
所述的烷基为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
所述的芳基指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单环或多环芳族基团,优选为苯基、萘基、蒽基或芘基;
所述的杂芳基指具有1-20个碳原子、1-4个选自N、S、O杂原子的单环或多环杂芳族基团,优选为吡咯基、吡啶基、嘧啶基、咪唑基、噻唑基、吲哚基、氮杂萘基、氮杂蒽基或氮杂芘基;
优选地,R1为氢,R2为氢。
上述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式II化合物和式III化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在惰性气体保护和碱的作用下,回流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
式II化合物的结构为式III化合物的结构为
其中R1为为氢、卤素、氰基、硝基、羟基、C1-8烷基、C1-8烷基氧基、C1-8烷基硫基;R2为氢、卤素、氰基、C1-6烷基、芳基、杂芳基。R1、R2的定义与式I中相同。
所述式II化合物和式II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1.5,优选为1:1;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所述碱为吗啡啉、哌啶、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77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