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绞线握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07780.6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5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涛;张辉;王银慧;赵涛;于洋;李亮;魏星;谢雄超;黄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漯河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H02G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2 | 代理人: | 季发军 |
地址: | 462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板 钢绞线 限位组件 铰接组件 活动连接 旋转式 省力 省时 握弯 改进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钢绞线握制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板(1)、通过铰接组件活动连接在第一定位板上的第二定位板(2),第一定位板(1)上设置第一限位组件(7),第二定位板(2)上设置第二限位组件(8),初始状态下,所述铰接组件位于钢绞线(9)的一侧,第一限位组件(7)和第二限位组件(8)均位于钢绞线(9)的另一侧。本发明对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上的结构进行改进,实现钢绞线旋转式握弯,具有省时省力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金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钢绞线握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施工在栽植线路端部电线杆或转弯处的电线杆时,为了保证电线杆的稳定性,往往需要在受力的相反方向配合栽植一条或多条调节拉线。同时电力系统在进行配电线路的日常巡视和检修工作中,也需要对新、旧线路进行安装和更换拉线工作。目前,在拉线制作过程中,由于所用的钢绞线硬度高、韧性强,不容易弯曲成型,加上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制作拉线速度慢、耗时长,影响工作效率,或者制作出来的拉线质量较差。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3109113U涉及一种拉线钢绞线弯曲器,其特点是:包括底盘,在该底盘上固定有一中心圆柱,在该中心圆柱旁设有两个固定柱,还包括两个操作手柄,该每个操作手柄的一端分别与其中一个固定柱铰接。经过试用证明,采用该发明的拉线钢绞线弯曲器后,可以有效缩短拉线制作时间,并且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制作出的钢绞线弯曲的大小、形状能与舌板结合紧密,从而有效提高了工艺质量。但该实用新型不能依据绳径等变化改变绳环大小,还必须双人配合操作才能完成,使用不便。
授权公告号CN207288719U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钢绞线握制装置,包括手柄和定位销,所述的手柄包括调节板、工作部、手柄杆和握持部;调节板在手柄前端,调节板设置圆形通孔;工作部为弧形,手柄杆下侧设置绳槽,握持部包括外侧设置的硅胶套;定位销包括丝杠、螺母和限位槽,该结构在实际使用时,由于施力点与钢绞线的距离较短,费时费力,而且钢绞线位于握持部附近,存在误伤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绞线握制装置,本发明对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上的结构进行改进,实现钢绞线旋转式握弯,具有省时省力的特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绞线握制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板、通过铰接组件活动连接在第一定位板上的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设置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二定位板上设置第二限位组件,初始状态下,所述铰接组件位于钢绞线的一侧,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均位于钢绞线的另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上均设置操作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板上的操作杆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板上的操作杆内插接手柄,所述操作杆的上设置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排列方向与操作杆的延长方向一致,所述手柄上设置螺纹孔,所述操作杆与手柄通过螺钉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铰接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定位板与第二定位板之间的转轴、与转轴固定且分别位于两个定位板外侧的限位挡环、套接在转轴上且位于两个定位板之间的垫块。
进一步的,所述垫块为与转轴转动连接的滑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为滑轮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设置多个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螺纹连接角度调节螺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利用杠杆原理,可以对钢绞线进行旋转式握弯,具有省时省力的特点;而且在作业过程中,手部远离钢绞线,避免握制过程中造成对手部的挤伤、扎伤等风险,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漯河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漯河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77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