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沉底式人工鱼礁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07997.7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0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唐伟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73 | 分类号: | A01K61/73;A01K61/7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6100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普***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缸筒 框架主体 人工鱼礁 支撑杆 活塞 封闭端盖 支撑组件 顶点处 滑孔 多面体状 滑动设置 一端开口 着陆姿态 聚积 可控 鱼礁 泥沙 着陆 开口 | ||
本发明涉及鱼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底式人工鱼礁。它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呈多面体状,框架主体的顶点处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及缸筒,缸筒的一端开口,缸筒的另一端设有封闭端盖,缸筒固定在框架主体的顶点处,缸筒的开口朝向框架主体,缸筒内设有活塞,支撑杆固定在活塞上,封闭端盖上设有滑孔,支撑杆滑动设置在滑孔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人工鱼礁的着陆姿态可控,且着陆后不易聚积泥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底式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的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进行近海海洋生物栖息地和渔场的修复,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7948604 U,授权公告日为2018.10.12,名称为“一种正六棱台人工鱼礁”,公开了一种正六棱台人工鱼礁,包括人工鱼礁本体和设置与人工鱼礁本体内部的产卵附着基,所述人工鱼礁本体由外层正六棱台和内层正六棱台组合而成的空心正六棱台,所述外层正六棱台和内层正六棱台的底面相互重合,所述人工鱼礁本体的侧面设置有底面穿孔,所述产卵附着基由框架和设置于框架内部的若干网笼构成。但是这种人工鱼礁在投放过程中,其着陆姿态可不控制,导致鱼礁如果不是预想的姿态着陆后,容易聚积泥沙,久而久之甚至被埋在海底,不利于海洋浮游动植物在人工鱼礁本体及区域内的增殖,丧失聚鱼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人工鱼礁在投放过程中,其着陆姿态可不控制,导致鱼礁不能按照预想的姿态着陆,容易聚积泥沙,久而久之甚至被埋在海底的不足,提供一种沉底式人工鱼礁,其着陆姿态可控,且着陆后不易聚积泥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沉底式人工鱼礁,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呈多面体状,框架主体的顶点处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及缸筒,缸筒的一端开口,缸筒的另一端设有封闭端盖,缸筒固定在框架主体的顶点处,缸筒的开口朝向框架主体,缸筒内设有活塞,缸筒、活塞和封闭端盖共同组成一个密封腔,支撑杆固定在活塞上,封闭端盖上设有滑孔,支撑杆滑动设置在滑孔中。
在将人工鱼礁投入海底后,随着人工鱼礁的下沉,海水对活塞的压力逐渐增大,压缩密封腔,活塞推动支撑杆伸出封闭端盖,这样人工鱼礁着陆后,不管是什么姿态着陆,都是由支撑杆对框架主体进行支撑,而框架主体不会与海底泥沙直接接触,鱼礁与海底泥沙的接触面积小,同时框架本体和海底之间的间隙可供泥沙流动,因此不易聚积泥沙,利于海洋浮游动植物在框架本体及区域内的增殖,给鱼类生物提供庇护所。此外,鱼礁运输时,在缸筒内预加一定的压力,支撑杆可以缩在缸筒内,减少鱼礁体积,便于运输。
作为优选,所述框架主体呈正多面体状,支撑杆的延长线经过正多面体的中心。正多面体状保证框架本体无论什么姿态如水,最终的着陆状态都一致,稳定可控。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的长度与框架主体的边长之比为0.1~0.5。支撑杆具有合适的长度,太短容易沉入海底泥沙,太长稳定性差。
作为优选,所述框架主体的每一个面均向框架主体内部凹陷。凹陷的面增加了框架本体与海底泥沙的间隙,减少了框架本体与泥沙直接接触的几率。
作为优选,所述封闭端盖焊接固定在框架主体的顶点处,缸筒位于框架主体的内部。使得整个缸筒位于框架主体的内部,不会突出于框架本体上,便于运输。
作为优选,所述缸筒的外壁上设有加强杆,加强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框架主体的边上。因为缸筒缩在框架本体内部,从而缸筒开口的一端处于悬空状态,设置加强杆能够增加缸筒的稳定性,同时增加支撑杆对框架本体的支撑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79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