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8009.0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58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望月晋荣;菊田谕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罗巴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6 | 代理人: | 孙德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构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采用该车身构造,能够在侧车架承受到经由车身固定支架传来的负荷的情况下减轻侧车架的变形程度。本发明的车身构造具有:车身固定支架,其配置在侧车架各自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将侧车架和驾驶室连接在一起;及横梁,其具有分别安装于侧车架的右前侧臂部、左前侧臂部、右后侧臂部、左后侧臂部、用于将各臂部结合在一起的结合部,车身固定支架具有:纵壁,其面朝车辆后侧;及安装部,其将侧车架和驾驶室连接在一起,右前侧臂部和左前侧臂部分别沿着从结合部指向安装部的第一条线延伸,纵壁与第一条线平行地从侧车架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构造。
背景技术
汽车等车辆具有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侧车架的车身构造。一对侧车架是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构件,且具有例如呈矩形形状的闭合截面。有时在侧车架的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中途存在沿车辆宽度方向或车辆上下方向形状发生变化的部位(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描述了一种在左右一对的纵梁中的、形状发生变化的形状变化部的空心部内插入有呈直线状延伸的加强构件的车架构造。该加强构件沿着形状变化部的长边方向倾斜地架设于形状变化部的空心部内来进行配置,并在空心部内固定为无法活动。
在专利文献1中,在形状变化部的空心部内固定有加强构件,因此,能够对纵梁的形状变化部进行加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1617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车身构造中,有时会在一对侧车架各自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配置一对车身固定支架,并使用该一对车身固定支架将车身和一对侧车架连接在一起。由于要向车身固定支架搭载车身,因此,要求车身固定支架能够支承车身的惯性重量。即,在行驶时车身会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上下方向或旋转方向晃动,因此,车身固定支架承受作为车身的惯性重量的反作用的负荷。
在采用上述这样的车身构造的情况下,来自车身的负荷经由车身固定支架传递给一对侧车架。因此,来自车身的负荷集中于一对侧车架中的、配置有车身固定支架的部位或该部位附近,从而使这些部位容易发生变形。
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仅是通过在一对纵梁中的、形状发生变化的形状变化部固定加强构件来对纵梁的形状变化部进行加强的技术。即,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来自车身的负荷经由车身固定支架传递给侧车架从而导致侧车架的变形,未采取任何措施。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采用该车身构造,在侧车架承受到经由车身固定支架传来的负荷的情况下能够减轻侧车架的变形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8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