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8291.2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69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黄煌;向高;高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L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示信息 同步信号 网络设备 信息发送 终端设备 传输开销 下行信号 相关信息 申请 集合 承载 发送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的方法可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下行信号中的m比特进行承载,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指示同步信号突发集合SS burst set所包含的同步信号块SS block数量n的相关信息,其中,m<log2N,N是所述SS burst set中所支持的SS block数量的最大值,m和n均为大于1的整数,n小于或者等于N。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SS block数量n的传输开销较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5G通信系统中将会采用相对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更高的载波频率,如38GHz、72GHz等,来实现更大带宽、更高传输速率的无线通信。由于载波频率较高,使得其发射的无线信号在空间传播过程中经历更加严重的衰落,甚至在接收端难以检测出该无线信号。为此,5G通信系统中将采用波束赋形(beamforming)技术来获得具有良好方向性的波束,以提高在发射方向上的功率,从而改善接收端的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plus Noise Ratio,SINR)。为了提高通信质量,在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侧也会使用波束赋形技术来产生不同方向上的模拟波束,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由于基站和用户设备都会使用较窄的模拟波束通信,所以只有当用于发送和接收的模拟波束对准时才会获得更好的通信质量。因此,在3GPP RAN1会议中已确定NR(New Radio)中会用波束扫描(Beamsweeping)过程来确定基站和UE之间的波束对,并在通信过程中监视多个波束对,以提高通信链路的鲁棒性。
进一步,为了提高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保证终端设备能够快速获得接入网络所需的同步信号、系统信息等,NR中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周期性广播。在NR中,一个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block,SS block)中包含了主同步信号(Second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辅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和/或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NR-PBCH),SS block可能占据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其与载波频段和子载波间隔相关。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SS burst set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一个或多个SS block又组成一个同步信号突发SS burst,一个或多个SS burst又构成一个同步信号突发集合SS burst set。
然而,在实际通信过程中,网络设备可能根据业务需求的不同,需要在SS burstset内配置不同数量的SS block。因此,网络设备如何有效的将SS block的数量通知给终端设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同步信号块数量的指示、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解决了5G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通知SS burst set中所包含的SS block数量时传输比特开销较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可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下行信号中的m比特进行承载,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指示同步信号突发集合SS burst set所包含的同步信号块SS block数量n的相关信息,其中,m<log2N,N是所述SS burst set中所支持的SSblock数量的最大值,m和n均为大于1的整数,n小于或者等于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82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