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冷冰箱及其制冷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10454.0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9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同;王铭;何胜涛;李春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7/04 | 分类号: | F25D17/04;F25D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薛峰;刘长江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冷 冰箱 及其 制冷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冷冰箱及其制冷控制方法,其中制冷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风冷冰箱的开门信号,并对开门持续时间进行计时;检测风冷冰箱的内部温度以及风冷冰箱的工作环境的环境温度,并计算环境温度与内部温度的温差;综合根据温差以及开门持续时间调整风冷冰箱的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其中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冷源启停和制冷功率、以及送风的启停。本方案突破了现有冰箱控制方式的技术偏见,在风冷冰箱开门后,检测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以及开门持续时间,来调整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一方面避免冰箱内部因长时间开门出现温度升高,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冷量的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风冷冰箱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者对冰箱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冰箱的性能要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冰箱内部的温度的稳定性是冰箱性能重要的指标,使用者一般要求储存温度能够保持在目标温度附近,从而提高冰箱内部储藏环境的质量。
然而随着冰箱功能的增加以及容积的增大,使用者在打开冰箱门体后,对冰箱的操作时间增长,也即冰箱开门持续时间增长,由于现有冰箱均设置为在开门后禁止制冷系统启动,导致冰箱内部冷量泄露引起冰箱内部温度提高,影响冰箱内部的储藏环境质量,另外由于长时间开门也会导致关门后的制冷时间增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保证风冷冰箱的内部温度稳定。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开门后根据工况调整制冷系统运行状态的风冷冰箱。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要避免关门后制冷系统长时间工作于高负荷状态。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冷冰箱的制冷控制方法,该制冷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风冷冰箱的开门信号,并对开门持续时间进行计时;检测风冷冰箱的内部温度以及风冷冰箱的工作环境的环境温度,并计算环境温度与内部温度的温差;综合根据温差以及开门持续时间调整风冷冰箱的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其中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冷源启停和制冷功率、以及送风的启停。
可选地,综合根据温差以及开门持续时间调整风冷冰箱的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包括:按照预先划定的温差数值区间确定温差的档级,并按照预先划定的时间数值区间确定开门持续时间的档级;根据温差的档级以及开门持续时间的档级调整运行状态。
可选地,根据温差的档级以及开门持续时间的档级控制运行状态的步骤包括:对温差的档级以及开门持续时间的档级进行量化综合计算,得到判定参数,并且判定参数的不同阈值范围分别对应于预设的运行状态;控制制冷系统运行于判定参数所属的阈值范围所对应的运行状态。
可选地,判定参数被设置为随温差的减小以及开门持续时间的增长而相应增大,并且多个阈值范围随着数值增大分别对应于:制冷系统的冷源以及送风均关闭的运行状态、制冷系统的启动送风但冷源关闭的运行状态、制冷系统的启动送风且冷源启动的运行状态、以及制冷系统的启动送风且冷源的制冷功率逐级增大的运行状态。
可选地,根据温差的档级以及开门持续时间的档级控制运行状态的步骤包括:获取预先配置的映射关系,并且映射关系规定有温差的档级以及开门持续时间的档级与制冷系统运行状态的对应关系;根据映射关系查询出与温差的档级以及开门持续时间对应的档级的运行状态;调整制冷系统至查询出的运行状态。
可选地,温差的档级被划分为:低温差档、中温差档、以及高温差档,并且开门持续时间的档级被划分为:短时档、中时档、以及长时档。
温差属于高温差档或者中温差档并且开门持续时间属于短时档的情况,对应于制冷系统的冷源以及送风均关闭的运行状态。
温差属于低温差档并且开门持续时间属于短时档的情况,以及温差属于高温差档并且开门持续时间属于中时档的情况,均对应于送风启动但冷源关闭的运行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04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