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冷轧酸再生氨氮废水排放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12881.2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5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施尧;奚国良;支明;唐昌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钢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胡永宏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氮废水 酸再生 压滤机 水处理系统 氨氮 钢厂 冷轧 泥饼 废水 回收利用系统 达标排放 废水排放 工艺设计 管道输送 排放系统 区域建立 地沟 污水坑 原废水 排放 氨量 滴漏 超标 | ||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减少冷轧酸再生氨氮废水排放的方法,现有的工艺设计是酸再生压滤机泥饼斗底部滴漏的氨氮废水通过地沟直接流到污水坑,再由管道输送到钢厂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经常造成钢厂处理后的废水排放时出现氨氮超标。本发明通过在酸再生压滤机泥饼斗下方区域建立氨氮废水回收利用系统,使压滤机内含氨量高的废水不再进入原废水排放系统,确保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废水氨氮对外达标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氨氮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冷轧酸再生氨氮废水回收处理系统,以及通过该系统减少冷轧酸再生氨氮废水排放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废水排入水体,特别是流动较缓慢的湖泊、海湾,容易引起水中藻类及其它微生物大量繁殖,形成富营养化污染,除了会使自来水处理厂运行困难,造成饮用水的异味外,严重时会使水中溶解氧下降,鱼类大量死亡,甚至会导致湖泊灭亡。世界各国对工业生产中排水的氨氮浓度都有严格限定,为此开发了很多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目前,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技术是生物脱氮技术,该技术一般有流程长,反应器大,占地多,常需外加碳源,能耗大,成本高的缺点,并且一般只能处理低氨氮废水;另一类是物化处理技术,包括吹脱(汽提)、沉淀、膜吸收、湿式氧化等。
现有的冷轧酸再生系统主要将冷轧线产生的废酸进行再生后循环利用,废酸回收后先进行除硅处理,除硅过程需要加氨水进行化学反应,这个过程需要经过压滤机进行过滤,在此过程中产生含氨废水。大多数经过压滤机的废水回到收集罐回收,压滤机泥饼斗底部滴漏的废水通过污水管道排放到钢厂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这些废水是钢厂废水排放时氨氮超标的主要来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设计冷轧酸再生氨氮废水回收处理系统,减少氨氮废水排放到水处理系统,确保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废水的对外达标排放。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冷轧酸再生氨氮废水回收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废酸罐、除硅系统和脱硅液罐,还包括酸再生压滤机、收集槽、污水坑、以及置于所述酸再生压滤机和所述污水坑之间的隔断墙;其中:
所述酸再生压滤机包括上部储液罐和下部泥饼斗,且所述上部储液罐与所述除硅系统连通,所述下部泥饼斗与所述收集槽连通;
所述收集槽置于所述酸再生压滤机下方,且与所述废酸罐连通;
所述收集槽内设挡泥板和耐酸泵,且所述耐酸泵连接有液位控制系统,当所述收集槽内的含氨废水超过液位时,所述耐酸泵自行启动,含氨废水通过所述挡泥板过滤淤泥,所得氨氮废水经管道泵送到所述废酸罐内;
所述除硅系统和所述脱硅液罐之间设有废酸泵。
进一步地,所述酸再生压滤机与所述污水坑可通过所述隔断墙阻断。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槽置于地面以下,且所述挡泥板位于所述收集槽上部入口一侧,所述隔断墙位于所述收集槽上部入口另一侧。
通过上述冷轧酸再生氨氮废水回收处理系统减少冷轧酸再生氨氮废水排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废酸罐内收集的冷轧线产生的废酸经过所述除硅系统处理后,得硅泥和脱硅液;所述硅泥输送至所述酸再生压滤机内,所述脱硅液通过所述废酸泵泵送至所述脱硅液罐内;
(2)所述酸再生压滤机将所述硅泥分离为泥饼和含氨量>15mg/L的含氨废水,所述含氨氮废水通过所述隔断墙和含氨量<2mg/L的其他废水阻断;其中,所述含氨量>15mg/L的含氨废水流入所述收集槽内,所述含氨量<2mg/L的其他废水进入废水处理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钢磁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钢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28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