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12985.3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46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刘革明;窦乘国;陆征军;张少波;张宏波;许伟泉;宋丹丹;张齐;苗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思源弘瑞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H02H1/00;H04J3/0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201103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路 差动 保护 数据 同步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确定所述线路差动保护通道延时不对称度;根据所述通道延时不对称度和线路差动保护通道平均延时确定本侧接收延时;根据所述本侧接收延时,进行差动保护精确数据同步。本发明提高了线路差动保护的可靠性,实现了一种全新的线路差动保护数据同步方案,拓展了线路差动保护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普及,基于光纤通道的线路电流差动保护已经成为超高压线路首选的主保护。为了使线路电流差动保护不依赖于外部时钟,现有技术多采用计算纵联通道的收、发平均延时的方法,根据平均延时进行同步处理。然而,纵联通道收、发延时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其计算出的平均延时与通道实际延时不一致,导致线路两侧数据不同步,严重时需要退出电流差动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以精确计算出线路的接收延时,提高线路差动保护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路差动保护的数据同步方法,该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线路差动保护的通道延时不对称度;
根据所述通道延时不对称度和线路差动保护的通道平均延时确定本侧接收延时;
根据所述本侧接收延时,进行精确数据同步。
可选地,在所述确定所述线路差动保护的通道延时不对称度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通道平均延时,进行估算数据同步,确定所述线路的本侧估算同步电压相量和本侧估算同步电流相量;
所述确定所述线路差动保护的通道延时不对称度包括:
根据所述本侧估算同步电压相量、所述本侧估算同步电流相量和所述线路的阻抗,确定所述线路的对侧计算电压相量;
根据所述线路的对侧采样电压相量和所述对侧计算电压相量,确定所述通道延时不对称度。
可选地,所述本侧估算同步电压相量、所述本侧估算同步电流相量、所述对侧采样电压相量和所述对侧计算电压相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正序分量相量、A相相量、B相相量或C相相量。
可选地,在所述根据所述线路的对侧采样电压相量和所述线路对侧计算电压相量,确定所述通道延时不对称度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线路的对侧采样电压相量;
或者,获取所述线路的对侧电压采样值;
根据所述对侧电压采样值,获取所述对侧采样电压相量。
可选地,在所述确定所述线路差动保护的通道延时不对称度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线路的本侧发送时标和本侧接收时标;
获取所述线路的对侧发送时标和对侧接收时标之差;
根据所述线路的本侧发送时标、所述本侧接收时标、所述对侧发送时标和对侧接收时标之差,确定所述平均延时。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通道延时不对称度和线路差动保护的通道平均延时确定本侧接收延时,还包括:
所述本侧接收延时通过以下公式获得
其中,T1为本侧接收延时,TAVE为平均延时,P为通道延时不对称度,f为线路所在电网的频率。
可选地,所述通道延时不对称度通过以下公式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思源弘瑞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思源弘瑞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29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