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资料交易处理方法、信息装置、与客户端节点信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13038.6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2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许云旭;陈柏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洞见未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4 | 分类号: | G06Q40/04;G06Q20/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梁丽超;沈丹阳 |
地址: | 萨摩亚***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资料 交易 处理 方法 信息 装置 客户端 节点 | ||
本申请涉及资料交易处理方法、信息装置、与客户端节点信息装置。该计算机网络的资料交易处理方法通过复数个中介节点中的一中介节点实施,该复数个中介节点构成一对等式网络,该方法包含:该中介节点接收并验证一第一客户端节点所传送的一第一交易信息;该中介节点为该第一交易信息产生一第一交易确认,并发送给该第一客户端节点;该中介节点接收并验证一第二客户端节点所传送的一第二交易信息;该中介节点为该第二交易信息产生一第二交易确认,并发送给该第二客户端节点;以及该中介节点批次地将该第一交易确认与该第二交易确认一同经过加密散列而产生一散列值,并上传至一区块链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而言系关于一种计算机网络的资料交易处理方法、信息装置、与客户端节点信息装置。特别地,系关于应用于区块链系统的资料交易处理方法、信息装置、与客户端节点信息装置。
背景技术
区块链系统是一种分布式的账本(ledger)技术。透过共识机制,区块链能够以可靠、安全的方式记录各种交易信息以及任何资产的所有权信息。目前已知有许多不同的应用。其中针对现有区块链系统在物联网(IoT)上的应用,可参考WO2018020373、WO2018126029、US20180189333、US20180219676、以及US20170091397。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先体认到现有的区块链系统当应用在物联网时,所遭遇的问题之一是交易速度。举例来说,比特币所使用的区块链系统中每秒中仅能进行七笔交易,而以太币所使用的区块链系统中每秒中仅能进行二十五笔交易。当物联网可能涉及上百个装置同时运作并互相沟通,传统区块链系统的交易速度对物联网的应用显然是不足的。
此外,本发明也体认到传统的区块链系统在处理交易时所衍生的费用也不利于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的交易数量虽然庞大,但个别节点间交易的价值可能非常微小,甚至会少于传统的区块链系统在处理交易时所衍生的费用。因此现有的区块链系统并不适合应用在物联网。
有鉴于此,本案提出一种中介节点,每一个中介节点一方面可彼此连接沟通而构成一对等式(peer to peer)网络(即无中央服务器),另一方面每一个中介节点可各自连接沟通若干个客户端节点(例如是物联网客户端节点),而可作为该些客户端节点的账本(ledgers)系统,并可与其他的中介节点进行协作与备份。
此外,特别的是,每一个中介节点又连接到一区块链系统,即由中介节点作为区块链系统的直接参与者,而客户端节点并不直接地参与到此区块链系统。因此对个别客户端节点而言,本案实质上所提出一个两阶层的账本系统,其中中介节点作为第一层,即每一中介节点以主从(client-server)式的方式直接为若干客户端节点的提供账本服务,而区块链系统则作为第二层,以分散的方式储存前述中介节点以及其他所有中介节点所维持的账本的摘要,以避免被窜改。藉由这种作法,单一中介节点仅需服务少量的客户端节点,以此可享有去中心化(de-centralize)的优势,例如其计算能力与储存能力的要求可以较低。另一方面,更具有优势的是,位于顶层的区块链系统将不会需要直接面对与处理客户端节点的交易,因此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交易速度慢以及交易费用过高的缺点。同时,每一物联网客户端节点的交易历史记录的摘要仍然可以透过各自对应的中介节点(即区块链系统的参与者)被间接地记录在顶层的区块链系统,因此也仍然可享有传统区块链系统的分布式储存与共识机制所带来的好处。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计算机网络的资料交易处理方法,通过复数个中介节点中的一中介节点实施,该复数个中介节点构成一对等式网络,该方法包含:
·该中介节点接收并验证一第一客户端节点所传送的一第一交易信息;
·该中介节点为该第一交易信息产生一第一交易确认,并发送给该第一客户端节点;
·该中介节点接收并验证一第二客户端节点所传送的一第二交易信息;
·该中介节点为该第二交易信息产生一第二交易确认,并发送给该第二客户端节点;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洞见未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洞见未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30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