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14141.2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0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丽;米策;闫寿科;李慧慧;任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J7/00;C08L2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悦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7 | 代理人: | 樊耀峰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偏氟 乙烯 薄膜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偏氟乙烯PVDF分散于溶剂中,形成浓度为1~100mg/mL的PVDF溶液;其中,PVDF的重均分子量为3.5×105~6×105;
(2)将所述PVDF溶液施加于基底上、并在80~130℃干燥成型,得到初始膜;
(3)将所述初始膜进一步干燥,形成预处理膜;其中,干燥温度为100~110℃;
(4)以1~20℃/min的升温速率将所述预处理膜升温至160~170℃,并持续退火1~60min,然后以1~20℃/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23±2℃,形成γ晶型聚偏氟乙烯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甲基吡咯烷酮NMP、二甲基亚砜DMSO、丙酮、四氢呋喃以及乙腈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所述PVDF溶液施加于基底上、并在80~100℃干燥成型,得到初始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基底选自玻璃、晶体硅、溴化钾、氧化铝、石英以及金属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用旋涂法或者滴膜法将所述PVDF溶液施加于基底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旋涂法将所述PVDF溶液施加于基底上,基底的转速为1000~5000rpm,旋涂时间为0.5~3min。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以1~10℃/min的升温速率将所述预处理膜升温至164~169℃,并持续退火1~10mi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以1~10℃/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23±2℃,形成聚偏氟乙烯薄膜。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氟乙烯薄膜中的γ晶型含量为95wt%以上;所述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厚度为0.1~1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414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纤维基仿生驱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一种再生纤维素膜漂白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