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整体叶盘叶片扭转及弯曲变形的反向修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15340.5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05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杨万辉;韩德印;吉时雨;杨金发;朱静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3/18 | 分类号: | B23C3/18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孙奇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体 叶片 扭转 弯曲 变形 反向 修正 方法 | ||
1.一种整体叶盘叶片扭转及弯曲变形的反向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骤:
步骤1:分析叶片变形特点;
根据理论位置建立整体叶盘叶片检测坐标系,获取所有叶片各截面检测数据,分析叶片宏观变形特点,待修正的叶片变形应具有如下特点:从叶根到叶尖方向,叶片的扭转变形逐渐增大且变形方向一致,叶片的弯曲变形逐渐增大且变形方向一致;
步骤2:选取叶片扭转变形的角度修正量和修正方向;
步骤2.1:沿叶根到叶尖方向,可检测叶片截面为Si,i=1,2…k,沿叶盘周向,叶片为Bj,j=1,2…t;统计叶片Bj中截面Si的扭转角偏差Wij,Wij为叶片扭转角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值,在不同叶片的同一截面中取最大扭转角偏差Wimax=max(Wij);
步骤2.2:沿叶根到叶尖方向,依次统计分析叶片截面的最大扭转角偏差,找到叶片截面Su,使截面Su中最大扭转角偏差Wumax的绝对值开始不小于该截面扭转角公差的1/4,将截面Su作为扭转变形修正的起始截面,截面S1到截面Su的扭转变形的角度修正量为零;
步骤2.3:叶尖截面Sk作为扭转变形修正的终止截面,针对叶尖截面Sk的最大扭转角偏差,选取截面Sk的扭转变形的角度修正量,使修正后的最大扭转角偏差Wkmax达到该截面的扭转角公差要求;
步骤2.4:对于起始截面Su和终止截面Sk之间的截面,其扭转变形的角度修正量依据起始截面和终止截面角度修正量的线性插值获得;
步骤2.5:依据检测数据,从起始截面Su到终止截面Sk,按实测扭转角相对理论扭转角旋转的反方向进行修正;
步骤3:选取叶片弯曲变形的位移修正量和修正方向;
步骤3.1:在叶型检测坐标系中,统计叶片Bj中截面Si的实际位置相对理论位置的偏差Δxij和Δyij,以及位置度Pij,在不同叶片的同一截面Si中取最大位置度Pimax=max(Pij);
步骤3.2:沿叶根到叶尖方向,依次统计分析叶片截面的最大位置度,找到截面Sv,使Pvmax开始不小于该截面位置度公差的2/3,将Sv作为叶片弯曲变形修正的起始截面,截面S1到截面Sv的弯曲变形修正量为零;
步骤3.3:叶尖截面Sk作为弯曲变形修正的终止截面,确定叶尖截面Sk弯曲变形的修正量,使修正后的最大位置度偏差Pkmax在位置度公差范围内;
步骤3.4:对于弯曲变形起始截面Sv和终止截面Sk之间的截面,其弯曲变形的位移修正量依据起始截面和终止截面位移修正量的线性插值获得;
步骤3.5:依据检测数据,从起始截面Sv到终止截面Sk,按实测位置相对理论位置偏移的反方向进行修正;
步骤4:构建叶片工艺模型;
基于通用CAD/CAM软件,根据叶片截面Si(i=1,2…k)中扭转变形的角度修正量及其修正方向、弯曲变形的位移修正量及其修正方向,按照先绕积叠轴旋转、后在截面所属平面内平移的修正原则,依次对叶片理论截面进行修正,生成供编程使用的叶片工艺模型;检查叶片工艺模型的曲面光顺度,保证叶片曲面无造型缺陷;
步骤5:选取加工余量;
根据整体叶盘叶片的叶展长度、叶片最大厚度及硬度的材料特性,确定粗开槽为精铣预留的加工余量;从叶尖到叶根,叶片粗开槽为精铣预留塔形余量,叶尖余量应不大于叶根余量,塔形余量的范围在0.1mm~0.35mm之间;
步骤6:选取等深度层铣方式,编制叶片粗开槽及精铣程序;
利用修正后的叶片工艺模型,采用等深度层铣方式分别编制整体叶盘叶片粗开槽程序及叶片精铣程序,依据刀具寿命、刀具半径和叶片表面粗糙度要求,确定加工整个叶片的精铣刀轨层数和粗开槽刀轨层数;
为保证粗开槽和精铣能够分层交替加工,应确保精铣刀轨层数是粗开槽刀轨层数的整数倍,且精铣刀轨与粗开槽刀轨的层数比一般选择2或3,同时每进行一层粗铣随即按比例进行相应层数的精铣;
步骤7:生成叶片粗开槽和精铣分层交替加工刀具轨迹;
整体叶盘叶片粗开槽程序及叶片精铣程序确定后,手动或自动对两种程序进行分层交替处理,使粗开槽和精铣分层交替进行;粗开槽每层程序标记为Ri(i=1,2…m),精铣每层程序标记为Fj(j=1,2…n);在叶片精铣刀轨与粗开槽刀轨的层数比为2、每进行一层粗铣随即按比例进行精铣的条件下,分层交替处理后加工顺序如下:R1,F1,F2,R2,F3,F4,…,Rm,Fn-1,Fn;
步骤8:使用粗开槽与精铣分层交替加工程序,加工零件,并再次进行三坐标检测,检查叶片扭转及弯曲变形是否修正到位;若未修正到位,可按步骤1-步骤4重新修正叶片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534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