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镀膜钢化玻璃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21044.6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5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友谊钢化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3/02 | 分类号: | C03B33/02;C03C17/36;C03B2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孔祥凤 |
地址: | 236200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镀膜 原片 镀膜钢化玻璃 切割 膜层 钢化玻璃 玻璃板 附着力 隔热保温性能 玻璃 玻璃磨边机 覆盖保护层 玻璃表面 玻璃生产 镀膜玻璃 空气压力 喷涂距离 原片玻璃 整体效益 镀膜液 牢固度 喷涂 磨边 清洗 保存 覆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镀膜钢化玻璃,包括以下步骤:切割原片:将玻璃板放置在切割工作台上,进行切割,切割后使用玻璃磨边机对玻璃进行磨边;原片镀膜:先对原片表面进行清洗,再将镀膜液覆盖在原片上,喷涂镀膜:空气压力为0.45MPa,喷涂距离为20cm,对玻璃表进行镀膜,并在外表面覆盖保护层NiCr。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镀膜钢化玻璃,首先,有效提升了镀膜玻璃隔热保温性能,提高膜层与玻璃表面的附着力,改善了膜层的稳定性以及牢固度,其次,可以提前将原片玻璃进行镀膜并保存好,缩短了玻璃生产时间,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益,最后,更好的提升钢化玻璃硬度的同时,能够避免持续的高温对镀膜时的影响,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化玻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镀膜钢化玻璃。
背景技术
钢化玻璃属于安全玻璃,钢化玻璃其实是一种预应力玻璃,为提高玻璃的强度,通常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玻璃承受外力时首先抵消表层应力,从而提高了承载能力,增强玻璃自身抗风压性,寒暑性,冲击性等;
现有的镀膜钢化玻璃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1)、现有的钢化玻璃加工时,如果金属银直接沉积在氧化锡膜层表面上会出现“孤岛效应”,影响钢化玻璃的镀膜效果;(2)、镀膜玻璃最容易受到破坏的工序是高温条件下的钢化工序,因为钢化需要将玻璃的温度升高到700℃,而在这种条件下,外界的氧气很容易渗透进镀膜层当中,镀膜层当中的铝元素接触到氧气会发生氧化反应从而使整块镀膜玻璃的色泽变暗,甚至呈灰黑色,大大降低了透光率,影响玻璃的性能;(3)、现有的钢化炉锻造时,只是通过简单的升温、恒温与降温,不能更加精准的控制不同加工环境下,温度与时间的变化,使得之后生产出的钢化玻璃,在硬度较小,透光率较差等,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镀膜钢化玻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镀膜钢化玻璃,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镀膜钢化玻璃,包括以下步骤:
(1)、切割原片:将玻璃板放置在切割工作台上,进行切割,切割后使用玻璃磨边机对玻璃进行磨边;
(2)、原片镀膜:先对原片表面进行清洗,再将镀膜液覆盖在原片上,对玻璃表进行镀膜;
(3)、玻璃钢化:切割后的玻璃送入钢化炉锻造,之后使用等离子水进行清洗;
(4)、烘干:镀膜后的钢化玻璃放入烘烤箱进行烘烤,之后再使用清洗机对钢化玻璃表面进行清洗,得到镀膜钢化玻璃;
(5)、包装:将泡沫放置在镀膜钢化玻璃的四角,垂直放置。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喷涂镀膜:空气压力为0.42~0.48MPa,喷涂距离为20~23cm。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镀膜从外到内依次包括:氧化锡层、氧化锌铝层、钛膜层、银膜层、氧化锌铝层、氧化锡层与类金刚石层,并在外表面覆盖保护层NiCr。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钢化炉锻造包括以下步骤:
(3.1)、预热阶段:经辊道进入钢化炉,设定温度为680~700℃,加热时间为73~85s;
(3.2)、高温阶段:对钢化炉加热升温,设定温度为720~760℃,加热时间为60~72s;
(3.3)、冷却阶段:吹入氮气降温,降温速度为13~15℃/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2.3)中,氮气温度为12~15℃,氮气速率为1.3~1.5L/min,冷却到常温下停止。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烘干温度为250~280℃,烘干时间为32~3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友谊钢化玻璃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友谊钢化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10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