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双T型拓扑逆变桥构成的分体式并联谐振逆变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23805.1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4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胡聪权;刘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聪权;刘博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程华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莲***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桥 逆变器 并联谐振逆变器 分布电感 分体式 连接体 电容 感应加热电源 软连接结构 电流损耗 电气特性 加热场合 加热工艺 紧凑结构 影响问题 整体效率 电特性 软连接 铜极板 电抗 泄漏 组装 保证 | ||
1.一种由双T型拓扑逆变桥构成的分体式并联谐振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并联谐振逆变器包括逆变桥、LC谐振回路、泄漏电抗L3、电容C12、电容C22以及软连接结构;所述软连接结构包括双绞线、双绞电缆、同轴电缆和屏蔽电缆;
所述逆变桥为上下对称的双T型拓扑结构;所述逆变桥由第一升压电感L1和正模块以及第二升压电感L2和负模块构成,所述正模块的输出端为所述逆变桥的正极输出端,所述负模块的输出端为所述逆变桥的负极输出端;
所述LC谐振回路为上下对称的拓扑结构;所述LC谐振回路由电感网络与第三电容C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四电容C4串联后的电容组并联连接构成,所述第一电容C1和所述第二电容C2的电容量相等,所述第三电容C3和所述第四电容C4的电容量相等;
所述电容C12与所述电容C22的电容量相等,且所述电容C12的电容量小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电容量,所述电容C22的电容量小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电容量;
所述电容C12连接在所述逆变桥的正极输出端和所述逆变桥的节点O之间,所述电容C22连接在所述逆变桥的节点O和所述逆变桥的负极输出端之间;所述节点O为所述逆变桥的悬浮零电压参考点;
在实际使用中,通过所述软连接结构将所述逆变桥的正极输出端与所述LC谐振回路的正极输入端之间、所述逆变桥的负极输出端与所述LC谐振回路的负极输入端之间进行连接以实现逆变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并联谐振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模块和所述负模块的个数是根据实际电源输出功率要求确定的;
每块所述正模块均由第一桥臂A+和第二桥臂B+构成;所述第一桥臂A+由第一开关S1构成;所述第二桥臂B+由第二开关S2构成;每块所述负模块均由第一桥臂A-和第二桥臂B-构成;所述第一桥臂A-由第四开关S4构成;所述第二桥臂B-由第三开关S3构成;
所述第一开关S1、所述第二开关S2、所述第三开关S3、所述第四开关S4均为由功率开关元器件组成的多个开关单元的并联组;
所述第一开关S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S2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开关S1和所述第二开关S2的共同端为所述正模块的直流输入正端;所述第三开关S3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S4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开关S3和所述第四开关S4的共同端为所述负模块的直流输入负端,所述正模块的直流输入正端还通过所述第一升压电感L1与直流电压的正极连接;所述负模块的直流输入负端还通过所述第二升压电感L2与直流电压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S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S3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二开关S2和所述第三开关S3的共同端为所述逆变桥的节点O;所述第一开关S1的另一端为所述逆变桥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第四开关S4的另一端为所述逆变桥的负极输出端;
所述LC谐振回路的所述第一电容C1与所述第二电容C2均为多块电容并联构成的电容组,所述第三电容C3与所述第四电容C4均为多块电容并联构成的电容组或者为由多组电容的并联组的串联而构成;所述电容C12和所述电容C22均为一块或由多块电容构成的电容并联组;
所述电感网络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感网络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C1和所述第二电容C2之间的连接点为节点D;所述第一电容C1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连接点为所述LC谐振回路的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C2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连接点为所述LC谐振回路的负极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并联谐振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12、所述第一电容C1、所述电容C22、所述第二电容C2的电容量之比为C12:C1=C22:C2=1:5~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聪权;刘博,未经胡聪权;刘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380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