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向膜取向方法、配向膜基板及显示面板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24555.3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9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言军;李珂;张建明;张一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1337 | 分类号: | G02F1/1337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膜层 配向膜 膜层 取向 杨氏模量 液晶取向 基板 制备 传统机械 激光光源 激光直写 加热膨胀 摩擦取向 图案引导 显示面板 玻璃化 图案化 图像化 薄膜 加热 液晶 摩擦 绘制 图案 视角 科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向膜取向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第一膜层;在所述第一膜层上方制备第二膜层;采用激光光源在所述第二膜层上绘制2D图案;将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加热至所述第一膜层的玻璃化温度以上,以形成配向膜;其中,所述第一膜层的杨氏模量小于所述第二膜层的杨氏模量。本发明实施例采用激光直写2D图案引导薄膜的加热膨胀路径,从而制备引导液晶实现任意图案化取向的液晶取向板。该方法解决了传统机械摩擦取向法引起的视角小及摩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与目前处于科研阶段的图像化液晶取向法相比,适宜大规模生产且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液晶取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配向膜取向方法、配向膜基板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信息产业高度发展,可视化逐渐成为各个行业的共同需求,目前市场上90%以上的显示设备采用液晶显示屏。但是液晶显示屏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视角较小,即在斜视角下画面模糊,甚至无法识别图像,这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视觉体验。
这是由于目前显示屏产业链使用的液晶取向方法主要是机械摩擦取向法。此方法主要是通过将绒布包在滚筒外,滚动滚筒,其下接触的聚酰亚胺等聚合物基板上会出现单向摩擦微沟,同时也使得聚合物的分子链产生各向异性,从而诱导之后灌入的液晶按照聚合物微沟方向取向,形成单一方向取向的液晶。由于液晶的双折射性,导致液晶器件的透光性强烈依赖于观察方法;因此此种方法得到的液晶显示屏器件视角较窄。同时摩擦取向还存在诸多问题:接触摩擦可能会破坏聚合物下侧晶体管;接触摩擦会残留绒布毛屑,影响屏幕显示效果等。
图像化液晶取向技术可以改善单一的液晶取向,引导液晶实现任意图形化取向,有效的改善液晶显示屏视角小的缺陷。目前在科研阶段的图形化取向技术主要有接触式图像化液晶取向方法和非接触式图像化液晶取向方法。接触式图像化液晶取向方法主要包括双重摩擦、微摩擦及原子力显微镜摩擦;这些技术虽然改善了单一液晶取向方向,且将图案化液晶取向的尺寸降低到几十-几百纳米级别的区域,但是这些都属于摩擦取向范畴,依然存在摩擦引起的上述相关问题。非接触式液晶图像取向方法目前主要为光取向方法。采用光照后可以产生光异构、光交联的化学材料薄膜,采用光源区域性照射从而产生不同的液晶取向图案。此种方法虽然同时解决了液晶显示屏视角小的缺陷,同时也避免了摩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此种方法中薄膜材料对光源要求较为严苛,通常需要选择光敏基团产生反应的光学波段作为光源,这对于生产的灵活性提出了一些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向膜取向方法、配向膜基板及显示面板,实现了液晶的任意图形化取向,避免接触式摩擦带来的相关问题,同时结合已经工业化的2D平面微加工技术,适宜大规模生产且成本低廉。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向膜取向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基板上形成第一膜层;
在所述第一膜层上方制备第二膜层;
采用激光光源在所述第二膜层上绘制2D图案;
将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加热至所述第一膜层的玻璃化温度以上,以形成配向膜;
其中,所述第一膜层的杨氏模量小于所述第二膜层的杨氏模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配向膜基板,该配向膜基板采用第一方面所述的配向膜取向方法制备形成。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配向膜基板。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向膜取向方法,该方法利用激光在第二膜层上绘制设定的2D图案,激光照射第二膜层后的光热作用引起第二膜层材料的杨氏模量的变化,当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加热至第一膜层的玻璃化温度以上时,第一膜层,实现3D褶皱。此种3D结构可以对液晶进行取向。通过改变双层膜材的种类和厚度,可以改变褶皱的周期性结构。此种方法结合已经工业化的传统二维平面图案控制,适宜生产大规模,廉价图案化取向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科技大学,未经南方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45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