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马铃薯病毒脱除效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25149.9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3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高彦萍;张武;吕和平;吴雁斌;梁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1/08 | 分类号: | A01C1/08;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伊诺未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00 | 代理人: | 李戍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马铃薯 病毒 脱除 效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马铃薯病毒脱除效率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薯块洗净后,进行第一次处理,用5毫升注射器在薯块芽眼正中心打针,缓慢拔出的同时用力抽吸马铃薯汁液,然后用1毫升注射器在同一针眼注入利巴韦林稀释液,注射时先缓慢注射一半溶液,暂停5min后再继续注射另一半溶液;第二次处理在第一次处理1‑1.5h后,在距离芽眼正中心0.5‑0.7cm处打针,其他操作同第一次处理,第三次和第四次处理同第二次处理,避开针孔相交;(2)用另外一组注射器和利巴韦林溶液,按照处理芽眼的方法处理脐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剥离较大茎尖,缩短脱毒周期,提高剥离茎尖成苗率和脱毒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种子种苗脱毒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提高马铃薯病毒脱除效率的方法,主要用于马铃薯病毒脱除、解决品种退化和恢复种性。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蔬菜、饲料和加工原料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意义重大。马铃薯因罹病毒病而引起的品种退化常导致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而通过以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除病毒(简称茎尖培养脱毒)为核心的种薯生产技术是解决马铃薯退化、恢复种性的有效途径。
马铃薯病毒脱除常用方法主要有茎尖培养脱毒、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毒、化学药剂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毒、热处理结合化学药剂处理再结合茎尖培养脱毒、茎尖愈伤组织培养脱毒、低温疗法脱毒等,生产中都获得了一定的脱毒效果。但这些方法存在再生率低、周期长、脱除率低、发生变异等问题,特别是茎尖愈伤组织培养脱毒和低温疗法脱毒,技术难度大,缺乏稳定性,实际应用效果差。化学药剂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毒方法中应用到的化学药剂主要有利巴韦林(Ribavirin,三氮唑核苷)、DHT(5-二氢尿嘧啶)和DA-DHT(双乙酰-二氢-5-氮尿嘧啶)等。 利巴韦林最初是作为抗人体和动物体内病毒的药物被研究和开发出来的,可以阻止病毒核酸的合成,对人和动物体内20多种病毒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前人尝试将一定浓度利巴韦林添加到培养基中,与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相结合从而提高脱毒率。本申请发明人将不同浓度梯度的利巴韦林分别附加到扩繁培养基和保存培养基对携带病毒的马铃薯组培苗进行3个月的处理后,再进行3个月的正常扩繁,经病毒检测发现均未脱除病毒。另外,将不同浓度梯度的利巴韦林附加到茎尖组织培养基中对携带病毒的不同大小马铃薯茎尖组织(0.1mm、0.3mm、0.5mm、0.8mm)进行处理,结果表明:(1)利巴韦林对茎尖成活率影响较大,且茎尖越小,影响越大。0.1mm茎尖组织只在利巴韦林15mg/L及以下浓度才可成苗,0.3mm茎尖组织只有在利巴韦林20mg/L及以下浓度才可成苗,0.5mm茎尖组织在利巴韦林25mg/L及以下浓度才可成苗,0.8mm茎尖组织在利巴韦林40mg/L浓度下可成生长势非常差的弱苗。(2)经病毒检测,利巴韦林处理对0.3mm及其以下大小茎尖处理有脱毒效果,其中,0.1mm茎尖+15mg/L利巴韦林处理较对照病毒脱除率仅提高了2.0%,0.3mm茎尖+20mg/L利巴韦林处理较对照病毒脱除率仅提高了4.2%,0.5mm茎尖+25mg/L利巴韦林处理较对照病毒脱除率仅提高了1.2%,0.8mm茎尖+40mg/L利巴韦林处理未获得脱毒苗。(3)对上述(2)中经病毒检测显示为阴性植株,用常规扩繁培养基扩繁3个月进行第二次病毒检测。检测结果显示,0.3mm及以下茎尖来源植株全部保持阴性,而0.5mm茎尖来源植株,阳性病株出现率高达97.83%。我们的研究说明,在快繁培养基中附加利巴韦林,不能够脱除病毒;利用茎尖剥离及在茎尖培养基中附加较低浓度的利巴韦林,可提高脱毒率,而且茎尖越小,成活率虽低,但有效提高病毒脱除率,这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目前采用的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方法,茎尖大小要求小于0.3mm,只有10%左右的成活率和50%左右的病毒脱除率,实际工作中,试验人员为了一次性脱毒成功,每品种往往剥大量的茎尖用以备选,耗费人工、时间和增大成本。另外,自马铃薯薯块收获至茎尖组织成苗至少历时6个多月(200d),如果前面脱毒不成功,重复剥茎尖历时8个月(240d)以上。本申请人曾经对一个马铃薯新品系耗时3年时间,才脱除主要的几种马铃薯病毒。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未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51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种子拌药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园林大型绿植施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