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施工双层伞状多功能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28440.1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8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侯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超 |
主分类号: | E21D19/04 | 分类号: | E21D19/04;E21D15/44;E21D15/46;E21D11/40;E21D9/12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龙涛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部伸缩杆 固定缸体 连接件 上伞面 下伞面 多功能支架 压力传感器 隧道施工 伞面 悬臂 压力传感元件 声光报警器 转动连接 传感 显示器 转动 | ||
1.一种隧道施工双层伞状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支架(A)包括支柱(11)、上伞面(12)、下伞面(13)、压力传感器,所述支柱(11)分为下部固定缸体(111)及上部伸缩杆(112),所述下伞面(13)和上伞面(12)分别固定在下部固定缸体(111)顶端和上部伸缩杆(112)顶端;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设于上部伸缩杆顶端的压力传感元件(141)和设于下部固定缸体中部的传感显示器(142)及声光报警器(143),所述压力传感元件(141)和传感显示器(142)及声光报警器(143)通过线缆电性连接;所述上伞面(12)和下伞面(13)均由若干根伞面悬臂(15)和1个连接件(16)组成,所述连接件(16)固定在支柱(11)的中心轴线上,所述每根伞面悬臂(15)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16)转动连接,可绕着连接件(16)进行9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双层伞状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根伞面悬臂(15)的一端与连接件(16)通过铰链(19)互相转动连接,且均设有匹配的插销孔(20);当伞面悬臂(15)向上张开与支柱轴线垂直时,将插销插入插销孔(20)中,所述伞面悬臂(15)锁死,伞面悬臂(15)与支柱(11)固定,保证支撑力以及施工安全;当需要将伞面悬臂(15)垂下来时,取下插销即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双层伞状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悬臂(15)与连接件(16)之间通过卡接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双层伞状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感应元件(141)用于测量拱顶围岩压力,并通过线缆将压力数据传递给所述传感显示器(142),所述传感显示器(142)将压力值显示出来,当压力值超过预设安全值时,所述声光报警器(143)报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双层伞状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11)为多级伸缩支柱或悬浮单体支柱;所述上部伸缩杆112可根据实际需要伸缩,其驱动方式为液压或气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双层伞状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11)的材料可选用钢材,或者其他高强度轻型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双层伞状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固定缸体(111)周边安装有脚支钉,可供操作人员攀援到下伞面(13)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双层伞状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11)的适用作业高度范围为1.5-4米,所述上伞面(12)和下伞面(13)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双层伞状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当作业高度低于1.5米时,所述支柱(11)的高度也相应低于1.5米,此时所述多功能支架(A)不需要设置所述下伞面(13),只保留上伞面(12)即可。
10.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双层伞状多功能支架进行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完成上一个作业循环的炮孔布置、放炮、清渣、初喷砼后,将第一多功能支架(A1)安放在最后一榀钢拱架17的拱顶点的正下方,升起第一多功能支架(A1)的支柱,张开其上伞面(12),使支柱(11)顶端及上伞面(12)顶住其上方的钢拱架(17)的弧面内侧顶点;
2)在第一多功能支架(A1)的下部垂直安装断面定位杆(B1),确定其两侧起辅助作用的第二多功能支架(A2)及第三多功能支架(A3)的位置,升起第二多功能支架(A2)及第三多功能支架(A3)的支柱,顶住其上方的钢拱架(17);
3)沿着隧道轴线且与第二多功能支架(A2)及第三多功能支架(A3)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安装纵向定位杆(B2),确定第四多功能支架(A4)、第五多功能支架(A5)和第六多功能支架(A6)的位置;
4)若需多拱架同时安装,以同样方法确定后续的第七多功能支架(A7)、第八多功能支架(A8)和第九多功能支架(A9)的位置,以此类推;
5)将待安装的钢拱架(17)分别抬起,放置安装在未升起的第四多功能支架(A4)、第五多功能支架(A5)和第六多功能支架(A6)及第七多功能支架(A7)、第八多功能支架(A8)和第九多功能支架(A9)的顶端,以此类推;
6)打开第四多功能支架(A4)、第五多功能支架(A5)和第六多功能支架(A6)及第七多功能支架(A7)、第八多功能支架(A8)和第九多功能支架(A9)的上伞面(12),分别升起所述支柱(11)的上部伸缩杆(112),带动对应的钢拱架(17)顶到隧道拱顶,形成对隧道拱顶的支撑和保护;
7)打开所有多功能支架的下伞面(13),在下伞面(13)上铺垫脚板,形成操作平台;如作业高度低于1.5米时,直接以地面或台阶面作为操作平台;
8)在操作平台上向岩体打锁脚锚杆固定钢拱架、用圆条钢焊接成方格网焊在架拱上挂网、焊接、布置炮孔,作业过程中通过传感显示器(142)和声光报警器(143)随时观测和预警顶板围岩压力;
9)完成布置炮孔作业后,撤架,收起支柱(11)及上伞面(12)和下伞面(13),将多功能支架在隧道内靠边堆放;
10)完成初喷砼、清渣,进行下一个作业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超,未经侯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844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沿空留巷专用单体液压支柱
- 下一篇:一种机载锚护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