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端设备协同方法、前端设备和安防管理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28740.X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48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兰;陈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N7/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端 设备 协同 方法 管理 平台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前端设备协同方法,应用于安防系统,用于减少协同操作的时延。安防系统包括多个前端设备,所述多个前端设备中包括第一前端设备和第二前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所述第一前端设备确定存在预设的协同触发事件;所述第一前端设备向所述第二前端设备发送协同指令,所述协同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前端设备执行所述协同指令对应的操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端设备协同方法、前端设备和安防管理平台。
背景技术
安防系统是指通过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和消防系统等构成的安全防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通常由多个网络摄像机(internet protocol camera,IPC)构成,每个IPC将获取的视频流发送至视频管理系统(video management system,VMS)又称视频管理平台。门禁管理系统和消防系统等则通常由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管理平台进行管理。
现有技术中,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和消防系统等安防子系统通常独立工作;其中,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多个IPC可以协同工作,例如当一个IPC识别告警事件后,可以将该告警事件上报VMS,VMS可以向该告警事件关联的其它IPC发送控制指令,实现多IPC协同对目标进行持续监测。
由于现有技术中,视频监控系统中多IPC协同需要由VMS向IPC发送控制指令实现,在实时性要求较高场景下,例如机场监控飞机起飞过程中需要多IPC协同监控,此时通过一个IPC上报VMS,由VMS再去发送控制指令调动其它IPC,会导致时延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端设备协同方法,应用于安防系统,可以减少协同操作的时延。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前端设备协同方法,应用于安防系统,该安防系统包括多个前端设备,该多个前端设备中包括第一前端设备和第二前端设备,该方法包括:该第一前端设备确定存在预设的协同触发事件;该第一前端设备向该第二前端设备发送协同指令,该协同指令用于指示该第二前端设备执行该协同指令对应的操作。
安防系统包括多个前端设备,各前端设备之间存在通信连接,前端设备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测,例如IPC可以对特定区域进行监控,当第一前端设备通过检测确定存在预设的协同触发事件时,例如IPC通过人脸识别检测到数据库中的人脸,第一前端设备可以通过通信连接直接向第二前端设备发送协同指令,该协同指令可用于指示第二前端设备执行该协同指令对应的操作,例如进行高清拍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端设备协同方法,若第一前端设备确定存在协同触发事件,第一前端设备可以向第二前端设备发送协同指令,指示第二前端设备执行协同指令对应的操作,由于第一前端设备可以直接向第二前端设备发送协同指令,不需要通过安防管理平台转发,因此可以减少协同操作的时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前端设备向该第二前端设备发送协同指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前端设备接收并保存安防管理平台发送的配置信息集合,该配置信息集合中包括该第二前端设备的配置信息,该第二前端设备的配置信息包括该第二前端设备执行该协同指令对应的操作的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端设备协同方法,第一前端设备可以接收安防管理平台发送的配置信息集合,包括第二前端设备执行协同指令对应的操作的能力,即第一前端设备获取了可指示第二前端设备执行的协同操作,增加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前端设备向该第二前端设备发送协同指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前端设备获取协同策略;该第一前端设备向该第二前端设备发送协同指令包括:该第一前端设备根据该协同策略确定该第二前端设备;该第一前端设备向该第二前端设备发送该协同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端设备协同方法,第一前端设备获取协同策略,提供了第一前端设备根据协同策略确定执行协同操作的第二前端设备的一种实现方式,增强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87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水器零冷水系统的杀菌控制方法
- 下一篇:群组通信方法、装置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