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低导热的发泡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28950.9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2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韩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众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9/33 | 分类号: | C08J9/33;C08L23/12;C08K7/00;C08K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李品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泡聚丙烯颗粒 发泡聚丙烯 低导热 泡孔 阻燃 制备 闭孔结构 低导热性 发泡材料 加温加压 力学性能 熔融粘结 闭孔率 阻燃性 生产工艺 堆积 成熟 生产 | ||
本发明属于发泡材料领域,提供了一种阻燃低导热的发泡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由大量发泡聚丙烯颗粒堆积并通过加温加压后熔融粘结而成,所述发泡聚丙烯颗粒包括内部有大量微小泡孔,所述泡孔为闭孔结构,泡孔内充有空气与低导热气体,所述发泡聚丙烯颗粒内的闭孔率为80%以上。本发明中不仅可满足发泡聚丙烯具有优异的阻燃性、低导热性,还可以拥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并且生产工艺成熟,可大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泡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发泡聚丙烯,特别涉及一种阻燃低导热的发泡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发泡材料由于质量轻、柔软度好,具备缓冲、吸音、吸震、保温、过滤等功能,广泛应用于电子、家电、汽车、体育休闲等行业。常见的发泡材料有发泡聚乙烯(EPE)、发泡聚丙烯(EPP)、发泡聚苯乙烯(EPS)、发泡聚氨酯(发泡PU)、发泡聚氯乙烯(发泡PVC)等。与发泡聚苯乙烯、发泡聚氨酯、发泡聚氯乙烯等降解困难的发泡材料相比,发泡聚丙烯可完全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与发泡聚乙烯相比,发泡聚丙烯的力学强度和抗冲击强度高出数倍,并且发泡聚乙烯的使用温度只有80℃,而发泡聚丙烯的使用温度高达130℃。
发泡聚丙烯本身具有的各种优良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可经过不同的改性赋予其不同的性能,阻燃材料就是其中一类。阻燃材料是指能够抑制或者延滞燃烧而其本身并不容易燃烧的材料,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国防、消防等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阻燃材料也渐渐渗入建筑行业和汽车行业中。阻燃低导热发泡聚丙烯是一种新兴的阻燃材料,其质量轻、阻燃效果好、抗冲击性能好,是作为轻质阻燃材料的不二之选。但是,目前对阻燃低导热发泡聚丙烯的研究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最主要的原因是无法兼顾其阻燃性、低导热性和力学性能,当在发泡聚丙烯中加入阻燃和低导热的组分,必然会使力学性能降低,发泡聚丙烯材料会变脆,缩小了其使用范围。
因此,需要一种阻燃低导热发泡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不仅拥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还具备优异的阻燃性、低热导性,并且生产工艺成熟,可大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阻燃低导热的发泡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阻燃低导热的发泡聚丙烯,由大量发泡聚丙烯颗粒堆积并通过加温加压后熔融粘结而成,所述发泡聚丙烯颗粒包括内部有大量微小泡孔,所述泡孔为闭孔结构,泡孔内充有空气与低导热气体,所述发泡聚丙烯颗粒内的闭孔率为80%以上。
作为优选,所述发泡聚丙烯颗粒泡孔外壁上包覆有阻燃剂与片状石墨。
作为优选,所述低导热气体为CO2或低导热性的气体或CO2与低导热性的气体的混合或低导热性的气体之间的混合。
作为优选,所述发泡聚丙烯颗粒发泡前的粒径为0.5-1.5mm。
作为优选,所述发泡聚丙烯颗粒的发泡膨胀率为30-50倍。
作为优选,所述泡孔外壁的壁厚为2-4μm,所述闭孔的内径为12-25μm。
作为优选,所述发泡聚丙烯颗粒熔融粘合的温度为140-200℃,压力为10-40个大气压。
作为优选,所述阻燃剂为环保低卤阻燃剂。
作为优选,所述发泡聚丙烯颗粒的发泡温度为140-180℃。
作为优选,发泡聚丙烯颗粒具有80%以上的闭孔率,闭孔内均填充有空气与低导热气体。
一种阻燃低导热的发泡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用双螺杆机制备低导热阻燃母粒,所述阻燃母粒包括聚丙烯微晶颗粒、阻燃剂和片状石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众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众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89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