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灰水洗后高盐废水的资源利用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29172.5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8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隽哲;孙军;徐嘉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资源利用系统 流出 飞灰水洗 第二管 脱钙 活性炭吸附装置 高盐废水 中间水池 反应器 清水池 酸碱度 系统集成度 斜板沉淀池 出水水质 除有机物 反冲洗液 设备使用 悬浮固体 供水池 排出 停机 清洗 | ||
1.一种飞灰水洗后高盐废水的资源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接收从飞灰水洗液池(1)流出的飞灰水洗液并对所述飞灰水洗液进行脱钙搅拌处理的脱钙反应器(2);
用于接收从所述脱钙反应器(2)流出溶液的中间水池(4);
用于接收从所述中间水池(4)流出溶液并对溶液进行过滤处理的第一管式微滤器(5)和第二管式微滤器(6);
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一管式微滤器(5)和第二管式微滤器(6)流出溶液并对溶液进行pH调节的清水池(7);
用于接收从所述清水池(7)流出溶液并对溶液进行颗粒吸附处理的活性炭吸附装置(8);
用于接收从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8)流出溶液的MVR供水池(9);以及
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一管式微滤器(5)和第二管式微滤器(6)排出反冲洗液并对反冲洗液进行固液分离的斜板沉淀池(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灰水洗后高盐废水的资源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脱钙反应器(2)连接的碱液预搅拌池(3),所述碱液预搅拌池(3)用于将碱性固体与溶剂进行预搅拌,并将搅拌后得到碱液流入所述脱钙反应器(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灰水洗后高盐废水的资源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预搅拌池(3)内的碱液通过计量泵按一定流量排入所述所述脱钙反应器(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灰水洗后高盐废水的资源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水池(4)内溶液通过化工离心泵排入所述第一管式微滤器(5)和第二管式微滤器(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灰水洗后高盐废水的资源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7)通过管道与酸液罐(11)连接,所述酸液罐(11)内酸液通过计量泵排入所述清水池(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灰水洗后高盐废水的资源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水池(4)内设有防止悬浮颗粒物沉积在池底的搅拌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灰水洗后高盐废水的资源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7)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管式微滤器(5)和第二管式微滤器(6)连接并对所述第一管式微滤器(5)和第二管式微滤器(6)进行反冲洗。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高盐废水的资源利用系统的资源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飞灰水洗液池(1)内的飞灰水洗液和碱液预搅拌池(3)内的碱液流入脱钙反应器(2);
步骤二、溶液经过所述脱钙反应器(2)脱钙搅拌处理后,通过设于所述脱钙反应器(2)底部的排水口排入中间水池(4);
步骤三、所述中间水池(4)内的溶液通过泵送至第一管式微滤器(5)和第二管式微滤器(6);
步骤四、所述第一管式微滤器(5)和第二管式微滤器(6)通过泵将溶液送至清水池(7);
步骤五、所述清水池(7)通过管道与酸液罐(11)连接,所述酸液罐(11)内的酸液通过泵送至所述清水池(7),以调节所述清水池(7)内溶液的pH值;
步骤六、所述清水池(7)内的部分溶液通过泵对所述第一管式微滤器(5)和第二管式微滤器(6)进行反冲洗,所述第一管式微滤器(5)和第二管式微滤器(6)通过泵将反冲洗液送至斜板沉淀池(10),同时所述清水池(7)内的其余溶液通过泵送至活性炭吸附装置(8);
步骤七、溶液经过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8)处理后,通过泵排入MVR供水池(9)。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飞灰水洗后高盐废水的资源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调节所述清水池(7)内溶液的pH值为7-9。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飞灰水洗后高盐废水的资源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所述第一管式微滤器(5)和第二管式微滤器(6)交替运行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917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