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基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构造及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29743.5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2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万保金;万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万和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4H6/00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戴继翔 |
地址: | 330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位 地下空间结构 内圈梁 护壁 施工工艺 使用空间 基坑 集水井 配重井 缓冲 立柱 内环 刃脚 软基 空间结构 停车 垂直运输设备 建筑工程领域 垂直分布 封底层 内环缘 圆环形 相交 垂直 | ||
1.一种软基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地下空间结构为圆环形,外环作为停车使用空间,内环为垂直运输设备空间;
地下空间结构具体包括有:车位层平台(1)、立柱(2)、内圈梁(3)、车位梁(4)、护壁梁(5)、车位层(6)、封底层(7)、缓冲基坑(8)、集水井(9)、配重井(10)和刃脚层(11);
地下空间结构外环的停车使用空间中分为多个垂直分布的车位层(6),每个车位层(6)的底部为车位层平台(1),车位层平台(1)的外圈为护壁梁(5);
刃脚层(11)位于最底部护壁梁(5)的底部外圈,地下空间结构的底层上有缓冲基坑(8)、集水井(9)和配重井(10);
内圈梁(3)位于每个车位层(6)的内环缘处,立柱(2)位于车位层(6)的内环侧并设置方向与内圈梁(3)垂直,车位梁(4)位于每个车位层(6)的中部并与内圈梁(3)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基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构造,其特征在于:刃脚层(11)绑扎钢筋后放置底层护壁梁(5),再现浇混凝土至护壁梁(5)高中心处,待混凝土凝固有承载力时放置车位层(6)于护壁梁(5)上且与刃脚层钢筋绑扎搭接再浇筑混凝土,后靠自重和相关工艺下沉,一直拼装至顶层,再从底层向下挖土,预留出缓冲基坑(8)、集水井(9)和配重井(10)的位置,进行封底层(7)浇筑连接为一个整体,然后从下往上施工浇筑立柱(2),在立柱(2)上浇筑内圈梁(3);
在各车位层(6)连接处浇筑车位梁(4),再在内圈梁(3)、车位梁(4)上浇筑车位层平台(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基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构造,其特征在于:刃脚层(11)为预制混凝土刃脚模壳,预制混凝土刃脚模壳它包括刃脚混凝土格栅(12)、外侧混凝土防护层(13)、防护钢板(14)、内侧混凝土防护层(15)、第一橡胶止水带(16)、竖向高压注水管(17)、水平高压注水管(18)、水平高压注水管分支(19)和钢丝网(20);
预制混凝土刃脚模壳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外侧混凝土防护层(13)和内侧混凝土防护层(15),且外侧混凝土防护层(13)和内侧混凝土防护层(15)内部放置钢丝网(20),中间由刃脚混凝土格栅(12)连接,下部包裹了防护钢板(14),在内侧混凝土防护层(15)下部设置了橡胶止水带(16),竖向高压注水管(17)与水平高压注水管(18)相互贯通,且水平高压注水管(18)放置在混凝土格栅(12)的圆孔中并从竖向高压注水管(17)两侧均分出分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基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构造,其特征在于:刃脚层(11)为现浇混凝土刃脚,现浇混凝土刃脚它包括:混凝土墙体(21)、钢丝网架(22)、保温板(23)、高压注水管(24)、钢筋(25)、刃脚护板(26),第二橡胶止水带(27);
混凝土墙体(21)外侧设置有了带钢丝网架(22)的保温板(23),在混凝土墙体(21)中间绑扎钢筋(25)并放置高压注水管(24)现浇混凝土,现浇混凝土刃脚的底部装有刃脚护板(26),现浇混凝土刃脚内侧下部设置了第二橡胶止水带(2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基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车位层(6)为车位层模壳构造,车位层模壳构造它包括车位层第一外侧混凝土防护层(28)、车位层保温板(29)、车位层混凝土格栅(30)、车位层第一内侧混凝土防护层(31),车位层钢丝平网(32)组成;
车位层第一外侧混凝土防护层(28)与车位层保温板(29)相连接,且中间车位层混凝土格栅(30)将车位层第一内侧混凝土防护层(31)与车位层保温板(29)相连,且车位层第一内侧混凝土防护层(31)和车位层第一外侧混凝土防护层(28)都在预制之前放置了车位层钢丝平网(32)于其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万和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万和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974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兼作人行道和排水沟的综合管廊管片
- 下一篇:电缆沟原位支托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