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重平衡系统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30116.3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08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鼎;刘辉;凌四营;于振江;王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11/00 | 分类号: | B23Q11/00 |
代理公司: | 21200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陈玲玉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系统 新型配重 配重系统 转接板 承压 变形 测试技术领域 传统配重 弹簧装置 导向轮轴 工作负载 加工方便 精密加工 平稳运动 绳索末端 市场应用 振荡运动 支撑构件 恒负载 后背面 紧结构 适配板 双向锁 支撑件 偏移 弹簧 光孔 滑绳 减小 瞬态 贴塑 质心 调配 侧面 平衡 | ||
1.一种配重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套恒负载弹簧装置(1)、导轨软带(2)、转接板(3)、钢丝绳(4)、配重支撑构件(5)、双向锁紧结构(6)、工作台(7)、垫板(8),其中,导轨软带(2)对转接板(3)的侧面进行贴塑处理;钢丝绳(4)一端通过双向锁紧结构(6)与工作台(7)一端固定锁紧;钢丝绳(4)另一端经配重支撑构件(5)跨过导向轮(5-1),与转接板(3)端面上设有的光孔A(3-3)固定连接;每套恒负载弹簧装置(1)包括一个弹簧片和弹簧片旋转轴两端的支架;所述的转接板(3)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凹槽A(3-1),凹槽A(3-1)底面分别设有螺纹孔A(3-2),通过螺栓分别与两套恒负载弹簧装置(1)的弹簧片(1-1)固定连接;两个弹簧片两端的支架在竖直方向上顺次设置,位于上方的弹簧片两端的支架与L型适配板(10)竖直方向的后背面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弹簧片两端的支架经垫板(8)与L型适配板(10)竖直方向的后背面固定连接;保证弹簧片的旋转轴线垂直于L型适配板侧面;
所述的双向锁紧结构(6)包括:钢丝绳夹块(6-1)、钢丝绳二次夹块(6-2),钢丝绳夹块(6-1)的两端面沿其几何对称线设有V型夹槽A(6-1-1)、V型夹槽B(6-1-2)和沉头孔B(6-1-3);钢丝绳二次夹块(6-2)设有豁口面(6-2-2)和沉头孔C(6-2-3),豁口面(6-2-2)上设有V型夹槽C(6-2-1);
钢丝绳(4)通过V型夹槽A(6-1-1)经螺栓与工作台(7)上对应设置的V型夹槽D(7-1)进行锁紧;再将钢丝绳(4)末端弯转90°沿钢丝绳夹块(6-1)另一侧的V型夹槽B(6-1-2),通过钢丝绳二次夹块(6-2)经豁口面(6-2-2)处的V型夹槽C(6-2-1),采用螺栓进行双向夹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重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支撑构件(5)包括:导向轮(5-1)、上盖板(5-2)、下箍板(5-3)、L型连接板(5-4),两个L型连接板(5-4)对称设置于上盖板(5-2)上方两侧,每个L型连接板(5-4)的侧面上设有两个导向轮(5-1),下箍板(5-3)固定于上盖板(5-2)下方;上盖板(5-2)上方设有与L型连接板(5-4)、下箍板(5-3)连接的螺纹孔B(5-2-1)、沉头孔A(5-2-2)、光孔B(5-2-3)、弧形槽A(5-2-4)和凹槽B(5-2-5);下箍板(5-3)上设有紧定螺钉调节安装螺纹孔C(5-3-1)、与弧形槽A相对应的弧形槽B(5-3-3)及与上盖板(5-2)连接的螺纹孔D(5-3-2);L型连接板(5-4)下底面设有光孔C(5-4-2),侧面设有螺纹孔E(5-4-1);上盖板(5-2)与下箍板(5-3)经内六角螺栓连接;L型连接板(5-4)与上盖板(5-2)经螺钉和防松垫片连接;导向轮(5-1)经螺栓连接于L型连接板(5-4)侧面并采用螺母防松。
3.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配重平衡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依据工作负载和结构空间选择相应的恒负载弹簧装置(1);
步骤2,将选定后的两个恒负载弹簧装置(1)采用翻转180°的安装方式,以L型适配板(10)的竖直后背面为安装基准面经内六角螺栓固于其上,同时保证恒负载弹簧装置(1)的回转轴线平行于L型适配板(10)的水平支撑面,其中靠近L型适配板(10)水平支撑面的恒负载弹簧装置(1)的支架(1-2)底部通过垫板(8)以确保两个恒负载弹簧装置(1)沿竖直方向运动不干涉;
步骤3,采用胶粘的方式在转接板(3)靠近L型适配板(10)的三个竖直侧面通过导轨软带(2)对进行贴塑处理,并且将转接板(3)沿竖直方向与钢丝绳(4)一端和恒负载弹簧装置(1)分别采用焊接节点和内六角螺栓固连;
步骤4,将组装后的配重支撑机构(5)置于Z轴直线导轨(9-3)电机侧的端面;
步骤5,预先将恒负载弹簧装置(1)中弹簧片(1-1)调至一定距离,以保证同步稳定的提供恒张力,再将钢丝绳(4)另一端跨过导向轮(5-1)与工作台(7)经V型夹槽D(7-1)通过钢丝绳夹块(6-1)、钢丝绳二次夹块(6-2)进行穿线,并采用焊接节点方式分别卡住;
步骤6,通过调试,最终实现工作负载的配重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011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