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壳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31361.6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3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廖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高远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李旭亮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壳 标识带 手机壳体 注塑 手机 软质层 荧光层 制备 表面形成 朝上放置 定位准确 动模芯子 手机正面 体内表面 翻转 动模 通孔 印痕 模具 辨别 美观 穿过 开通 延伸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机壳,手机壳体外表面设置有软质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体内表面设置有延伸至外表面的标识带,标识带上设置有荧光层。标识带使得手机壳更容易辨认,即使将手机正面朝上放置时,人们都能够通过辨认标识带而辨别不同的手机,防止了错拿手机。而荧光层让人们能够轻易地在夜间辨认出自己的手机。本发明包括一种手机壳的制备方法,通过在手机壳体上开通孔,使得注塑时能够通过模具从手机壳体外表面注塑并穿过通孔在内表面形成标识带,之后在手机壳外表面注塑形成软质层不需要将手机壳翻转,同时应用相同的动模或动模芯子,模型的定位准确,得到的成品手机壳的标识带与手机壳体之间没有印痕,手机壳更美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通讯设备配件领域,特别是一种手机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的普及应用,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和娱乐工具,科技的进步使得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手机机身和屏幕却十分容易受到损坏,因此人们发明了手机保护套,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手机壳,手机壳能保护手机不被划伤、摔伤、磨损,绝缘的手机壳还能起到消减磁场干扰,增强手机信号的作用。手机壳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产业。
但是,现有的手机壳外观过于单调,没有明显的区分性,特别是将手机套入手机壳后,将手机正面朝上放置时,人们并不能快速辨认出自己的手机,导致出现错拿手机的现象。同时,现有的一些中低端的手机的壳体大部分是采用塑料制成,但是,塑料手机壳体耐磨性差,长时间使用会出现划痕、掉色等问题,因而,一些高端手机会采用金属壳体,从而提高手机的耐磨性,但是手感偏硬,且使用起来不方便。目前,多数制造商在寻找新的加工手机壳体的方式以寻求手机制造方法的突破。
现提出一种带有软质包裹层的塑料手机壳,这种手机壳体由硬质材料如PC材料制成,壳体外表面包裹有软质保护层,且其内表面设置有延伸至外表面的软质标识带,这种手机壳按照现有技术的加工方式需要执行以下步骤:第一次注塑,先在注塑机中注塑成型得到硬质的手机壳体;第二次注塑,在手机壳体内表面形成软质标识带;第三次注塑,在手机壳体外表面注塑形成软质包裹层。但由于第二次注塑需从手机壳体内表面进行注塑而第三次注塑则需从手机壳体外表面进行注塑,两次注塑的注塑方向不同导致整个加工过程需要将手机壳体翻转导致两次注塑分别应用不同的模芯,模芯的改变使得模型的定位变得不准确,得到的成品手机壳内表面的软质标识带与硬质的壳体之间会有印痕,影响了手机的正常使用,同时也使得手机壳不美观,达不到人们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手机辨识度,外形美观,内表面带有延伸至外表面的标识带的手机壳。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能够有效解决因更换模芯而影响模型定位,使得在手机壳内表面进行注塑软质标识带时,得到的成品手机壳内表面的软质标识带与硬质的壳体之间会有印痕问题,提出一种手机壳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机壳,包括手机壳体,所述手机壳体外表面设置有软质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体内表面设置有延伸至外表面的标识带。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标识带延伸至软质层上,所述标识带与软质层外表面平滑过度;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标识带延伸至与软质层外表面平齐。
进一步,所述手机壳体的材质为PC材料,所述软质层和标识带的材质为硅胶材料,当然所述手机壳体材质选用其他硬质材料也可以,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即ABS材料;所述软质层和标识带选用其他软质材料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例如皮革等。
进一步,所述标识带上设置有荧光层。
进一步,所述软质层覆盖整个手机壳体外表面。
进一步,所述手机壳体上设置有摄像头通孔、开关键孔、音量键孔、音响孔和充电插头孔。
一种生产手机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高远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高远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13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终端
- 下一篇: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