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小球藻老化液循环再利用处理的物化组合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31598.4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4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余冉;何雪;朱中强;薛梦婷;铁国磊;刘苏皖;叶雷;魏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3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卢倩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小球藻 老化 循环 再利用 处理 物化 组合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小球藻老化液循环再利用处理的物化组合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将小球藻老化液泵入臭氧反应池,投加双氧水,有选择性地氧化分解老化液中影响小球藻正常生长的抑制成分如脂肪酸等有机物,保留剩余的营养盐离子;B.步骤A处理的老化液泵入混凝沉淀池,投加自制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混合搅拌,除去沉淀,进一步去除老化液中藻抑制有机物质;C.步骤B处理的老化液进入培养基营养盐在线监测与补加系统,在线监测藻培养液中藻消耗较多的铁、钾离子等营养元素,其他营养盐因在培养过程中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并向处理液中补加这些营养盐至原配方的浓度水平,实现处理后老化液的循环养殖小球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小球藻老化液循环再利用处理的物化组合工艺。
背景技术
小球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食品、医疗、保健、化工原料、环保、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因此小球藻养殖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规模化小球藻养殖需消耗大量纯净水源与营养盐,小球藻培养液的多次回用是企业普遍采用的养殖方式。由于大量代谢中间产物如饱和长链脂肪酸等有机物在小球藻连续回用培养过程中的生成积累,并成为小球藻生长抑制物,导致小球藻培养液老化快,不能继续用于藻培养,即称为藻老化液。
目前我国对小球藻养殖老化液的处理利用技术的研究很少。在当前全球水资源紧缺的大环境下,急需开发一种经济实用的小球藻养殖老化液循环利用净水技术,以有助于实现低耗高效与绿色环保的规模化小球藻养殖产业,保护水资源,并促进我国小球藻生物技术应用和发展。
采用生物法处理小球藻养殖老化液受环境条件影响大、处理周期长且易引发藻养殖过程中的细菌污染;近年来,高级氧化法等化学方法与活性炭吸附以及膜分离等物理方法在废水处理方面应用日趋广泛,该类方法处理工艺相对简单,处理速度快,是老化液循环再利用处理方法的有益选择,但是该类方法单独使用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利用效率低、再生困难、处理费用高以及与有机物的反应选择性较强等问题,因此需改进这类物化技术并进行改进和有效结合,以实现选择性地高效净化和循化利用小球藻老化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小球藻老化液循环再利用处理的物化组合工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小球藻老化液循环再利用处理的物化组合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小球藻老化液泵入臭氧反应池,投加双氧水,有选择性地氧化分解老化液中影响小球藻正常生长的抑制成分如脂肪酸等有机物,保留剩余的营养盐离子;
B.步骤A处理的老化液泵入混凝沉淀池,投加自制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混合搅拌,除去沉淀,进一步去除老化液中有机物质;所述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以无机复合絮凝剂聚合硫酸铁镁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复合制成;
C.步骤B处理的老化液进入培养基营养盐在线监测与补加系统,选择性地在线监测藻培养液中藻消耗较多的铁、钾离子等营养元素,其他营养盐因在培养过程中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并向处理液中补加这些营养盐至原配方的浓度水平,实现处理后老化液的循环养殖小球藻。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反应时间为30-60分钟,臭氧浓度为6.5mg/L。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无机复合絮凝剂以硫酸亚铁和硫酸镁聚合制成,有机絮凝剂选择聚丙烯酰胺,无机复合絮凝剂与有机絮凝剂质量比为1:3-1:4。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调节废液pH至6-6.5。废液pH在该范围内,脂肪酸去除效果最好。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的投加量为10-2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15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